搜查線:老牌醬園瀕收地 員工守護本土工業

201609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超過半世紀的醬園瀕臨收地,要如何守護本土工業?
「醬園唔係夕陽行業,希望政府喺收地同發展之間,都會考慮幫下我哋手。」香港地少人多,土地要重新規劃及發展不能避免。然而,政府推出不同發展計劃,進行收地,令不少本土傳統工業面臨「絕種」。於上水古洞設廠、有逾70年歷史的悅和醬園亦逃不過收地的命運,第二代接班人龐元善慨嘆,「都無得擔心,最緊要做好自己,我哋唔會等收地,繼續會增加建設!」
醬園早於日佔時期1945年成立,最初於荃灣德士古道設工廠,60年代因為荃灣要發展搬遷到古洞這個「安樂窩」。古洞為平地,日照又長,是生產醬料的理想地。可惜,醬園再一次面對搬遷甚至結業的危機。古洞北,醬園的所在地,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一部分。《2007至08年施政報告》公布,將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以及洪水橋新發展區發展計劃列入十大基建項目,以推動經濟增長。
雖然發展在即,不過醬園仍然保持日常運作,並沒有打算慢下腳步。記者踏入醬園工廠,陣陣濃郁豉油香味撲鼻。遠處就可以看見工廠天台上布滿一排排於民國20年出產的甕缸,將黃豆曬乾。
「做豉油點會簡單,要6個月先做到。」龐元善指,每一個生產程序都一絲不苟,不能馬虎。由將黃豆煮熟到發酵,再要將黃豆天然生曬,再生產不同醬料,每個步驟都要下不少功夫。醬園走過逾70個寒暑,由日佔時期到發展成金融中心,至今仍然用古老的「天然生曬」方法生產豉油,就是醬園的一大「威水史」。
用「天然生曬」方法生產豉油的醬園其實所淨無幾,不少食品廠已用化學生產方式取代。因為「天然生曬」需要大量空間,不過香港卻偏偏地少人多、寸金尺土,於香港營運醬園可謂先天不足。醬園能夠保持香港製造,釀製豉油、各類醬料及醋等逾30種產品,絕不簡單。
「我哋利錢好少,好軟弱,人哋攻擊,我哋手無搏雞之力,所以更加要穩陣。」龐元善坦言,「我哋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先可以勉強滿足到客戶要求,好大生意都唔敢接,驚得失啲客。」 地方是一大困擾,人力資源亦令人苦惱。不少年青一代都不願於工廠工作,因為製造醬油過程艱辛,滴滴皆辛苦,「傳承唔難就假」! 幸好,現時每個師傅都有徒弟,醬園成功打造「老中青」團隊。第三代亦修讀有關食品的科目,為接手做好準備。採訪當日為中秋前夕,龐元善接受訪問後,便急急腳到不同地方與熟客打招呼。這份人情味,於香港的商業社會買少見少。
雖然醬園已交給第二代打理,不過已95歲的創辦人龐堯仍然心繫醬園,每朝8點準時到荃灣門市坐鎮,每個星期都堅持到古洞工廠視察。「依個時間都無嘢做,又係我嘅興趣,去到工廠樣樣嘢都會試吓味。」
醬園主要做批發,香港主要連鎖快餐店都與其合作,門市只得一間,不少人都專程來買醬油。龐堯指,香港曾經有多達接近40間醬園。不過一間又一間陸續倒閉,營運醬園需要地方,天然生曬需要的地方就更加多。醬園若要結業,既是龐堯姪仔亦是老臣子的龐富港就指,「香港製造毋須擔心食品安全,如果因為發展要結業,香港又失去一項工業,對大家都有損失。」
雖然醬園面對收地一大難題,不過無論於門市抑或於工廠的員工士氣仍然高漲,不難看出每一個員工對醬園都有一份歸屬感,醬園就是他們的另一個家。他們明白要收地發展,不過仍深盼可以有另一空間繼續生產香港製造的醬料。醬園仍未清楚去向,不過他們並不打算放棄,決心保衞本土工業,守護醬園。
---------------------------------
※全新的《熱血高校》手機遊戲,以當年的《熱血硬派》為藍本,畫面亮麗,動作流暢精彩。下載:http://6wav.es/29uCl8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