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節將假維園舉行 3D模型全面睇歷史建築

201610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文化節引入新元素,市民可透過3D立體廟宇模型,無死角欣賞歷史建築物。(林嘉成攝)
首屆「香港廟宇文化節」本月28日開始,一連三日於維多利亞公園舉行,並首次聯合儒釋道三教合辦。屆時除有大型高僧祈福會,市民更可一窺各種民間信仰,例如司祝會走出廟宇展示紮馬腳及壓驚等傳統習俗,香港碩果僅存的神佛像老技師展示3分鐘速雕佛像五官。文化節也破格引入新元素,市民可透過3D立體廟宇模型,無死角欣賞歷史建築物。
文化節的嘉年華活動會集中在29、30日兩天,華人廟宇委員會文化及宣傳小組主席、兼活動籌委會主席葉長清強調,香港十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8項與廟宇文化有關,傳統習俗文化亟須承傳推廣。今次文化節會有系列講座,細述儒釋道三家傳統儀式,也包括神功戲、卦籤等奇趣事。
葉指出,活動中更會展示2至3米的傳統紮作大花炮、大澳遊涌及宗教手紮木偶等,應有盡有。來自大坑蓮花宮等廟宇司祝更會現身說法,大如傳統節慶舞火龍,以至小至習俗紮馬腳等,都會細說從頭。
香港碩果僅存的專業神佛像工藝師蕭炳強更親身展示巧手匠心,包括3分鐘速雕佛像的奇技,並介紹可追溯到西漢的傳統倒模技術「脫胎漆」。作為少有的廣東派技師,年近60的蕭師傅入行逾半世紀,8歲已跟從父親學藝,他指雕琢工夫要從小學起,雕琢佛像更要飽覽經典才可捉到神韻,慨嘆難有學徒入行,傳統技藝沒落已屬大勢所趨。
文化節更會糅合新元素,與城市大學精進教育實驗室合作,為沙田車公廟、大坑蓮花宮及洪聖古廟製造了3D打印模型,並為一系列廟宇拍攝航拍片段,將無死角展示這些獲評級的歷史建築。修讀測量的同學陳楚媛透露,由實地量度、繪圖到打印,每個模型要花上近200小時製造,但形容過程有得着,可將新技術糅合舊傳統。負責項目的實驗室主任范子祺指,當中屋簷的彩雲、龍珠等細節最困難,而因為要顧及精細設計,更須動用工業用專業打印機。未來或會與有興趣的大學教授合作,不排除用3D技術為全港廟宇作紀錄。
華人廟宇委員會過去每隔兩年就會以不同神祇為主題舉辦廟會,考慮到古廟地方所限,今年斥資逾300萬港元,聯合佛教聯合會、道教聯合會、孔教學院及東華三院,於維園四號及五號足球場舉行首屆「香港廟宇文化節」,活動免費入場,預料會吸引3至5萬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