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驗插胃喉需要 助吞嚥難長者增食欲
201610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風、有認知障礙的長者因吞嚥困難,需特別照顧飲食以防食物「落錯格」。(資料圖片)
中風、出現認知障礙的長者出院後或因吞嚥困難,需要插胃喉或只能吃「糊仔」,失去享受進食及與家人共膳的機會。老人科醫生表示,部分病人出院後其實已毋須再插胃喉,但院舍職員未必即時發覺,令長者承受不必要痛苦。院舍慣常把數種食物攪成啡色又難看的糊餐,無法引起長者食欲。屯門醫院老人科特設外展服務,到區內院舍跟進長者飲食,診斷長者可否拔除胃喉及協助改進糊餐,令長者安全進食之餘毋須犧牲飲食樂趣。
吃,原來不是易事。屯院老人科專科醫生歐陽東偉表示,安全地吞嚥食物需動用100條肌肉。腦退化症、中風等病人難以協調肌肉,容易令食物「落錯格」,誤入氣管,或致吸入性肺炎。吞嚥能力最差的長者需插胃喉,直接輸入營養奶到胃部。不過,胃喉從長者鼻腔直插入胃,令長者感到極不適,長者咳嗽或擤鼻時更可能令胃喉誤落入氣管而嗆到。歐陽東偉指出,80%住院時插胃喉的長者出院後2至4周,已可恢復正常用口進食。但沒有醫護人員跟進,院舍或誤會長者需永久插胃喉,嚴重影響長者的生活質素。
屯院設老人科社區評估外展服務,由老人科專科醫生、外展護士、物理治療師、醫務社工等組成團隊,探訪新界西共約100間安老院舍的萬多名長者。該院外展資深護師姚詠琪表示,有婆婆住院期間插胃喉,出院後表現抑鬱和不耐煩。後來經言語治療師評估可改為進食糊餐,並指導院舍職員餵食技巧,婆婆即胃口大開,「笑容滿臉的婆婆又返嚟。」
有中度吞嚥困難的婆婆需進食糊餐,但院舍把所有飯餸一次過攪碎,賣相欠佳,「老人家有認知障礙,見到啡色一碗,都唔知你餵咩嘢。」結果婆婆每天只吃小量,很快吐出來。外展隊了解情況後,建議院舍分開餸菜各自攪拌,豆蓉回復綠色、蘿蔔糊是紅色,提高食物色香味。食物種類加入婆婆喜愛的番薯蓉、奶米糊,令婆婆再次開懷進食。
姚詠琪表示,長者出院後,照顧者或採取過度保護措拖,令長者「得到營養,但沒有生活質素。」外展隊可觀察長者的情況,改善飲食及生活,並轉介有需要的康復和社區服務。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