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雀遭獵食瀕危 團體冀復耕稻田供糧挽救
201611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黃胸鵐,俗稱禾花雀。(資料圖片)
本名黃胸鵐的禾花雀,全球數量正大幅下跌,近30多年間數量約跌逾84%成瀕危物種,其中東南亞地方捕獵情況尤其嚴重。香港、內地和海外11個地方的15名專家召開「黃胸鵐及遷徙陸鳥保護」國際研討會討論情況和相關跟進行動,香港觀鳥會和國際鳥盟呼籲市民停止進食禾花雀,否則這為人熟識的小鳥品種會在18年內絕種,同時望市民關注香港作為禾花雀遷徙中途站,本地復耕稻田可為禾花雀提供糧食,助其生存。
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稱,以往禾花雀的繁殖範圍是由俄羅斯、芬蘭至東南亞,惟現時範圍縮減一半,只由中亞及至東南亞地段,專家因而推斷出其數量下跌逾八成,但無法統計實際數字。主要原因包括人為捕獵、因土地用途改變破壞其生存環境和禾花雀吞食農藥中毒。
國際鳥盟主任研究員陳承彥指,數十年前香港街市燒臘店常有禾花雀出售,現時本地食店已不常見。反而內地雖然在90年代下令禁捕黃花雀,部分地區,如索求禾花雀的重災區廣東因流行食野味,黑市交易活躍。他稱中國政府明年將有野生動物保護法生效、禁止和野生動物有關的消費,加上他們今次研討會研究的保育方案會結集成一份計劃,希望獲得《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涵蓋,另會呈交計劃給國家林業局,望助提升禾花雀的受保護類別,由現時「三有物種」提升至「瀕危」,進一步保護牠們。
香港觀鳥會助利經理楊莉琪則稱禾花雀的主食為榖類種子,惟本地農戶自80年代,為利潤而停種稻田、改種菜田,禾花雀頓失糧食。他們組織自2009年起,在有近九成飛往本地的禾花雀會選擇停留的塱原,種了一畝稻田。據組織成員親自下田點算,由2009年塱原禾花雀數目只有11隻,跳升至2014年最多68隻,稱計劃成效顯著、受外地專家讚賞。她希望未來塱原的生態旅遊可繼續發展和推廣給不同地方,有助保護禾花雀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