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線:跨世代勁本土 老友記造香港字
「告」字要穿頭?「滋」字要用草花頭?原來教育局設有「小學學習字詞表」規範4000多個中文字寫法,坊間卻未有一套根據字詞表而設的楷書電腦字體,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長期面對「寫嘅字同打嘅字唔同」的尷尬情況。有見及此,「香港人造香港字」運動自2014年展開,發起人希望造出屬於香港人的電腦字體,造字團隊更以銀髮老友記為主,目標是把本土文化傳承到下一代!
造字計劃以台灣一種楷書字體作基礎,再用軟件對每隻字的筆劃作細微修改,令它們符合香港的規範。成品將命名為「自由香港字型」,會以開源方式供公眾下載使用。以為玩電腦的一定是後生仔?造字班底絕對打破想像。現時整個團隊以長者為主,10多名長者會獲「分派」一定數量的字,回家「慢慢執」,每星期亦會在老人中心的電腦室聚一聚,分享經驗。
這批老友記臥虎藏龍,有退休則師,亦有退休公務員。造字一年多的Jacky即場「表演」,並以「房」字為例:「台灣字型嘅『房』,最頂係一撇,而規範入面,係一點。」60多歲的他熟練地開啟原來的「房」字,顯示出組成字體的「貝茲曲線」,用滑鼠揀選最頂一撇的線條,按下鍵盤上的Delete,重新加入預備好的「一點」,再調整線條的形狀、大細,造字過程便告完成,可以儲存。
看來簡單,其實極需耐性。現年70歲,加入團隊兩年多的大師兄Joe憶述,當初修改筆劃較多的「蕭」字,要在字的中央加上一橫,容易錯比例,「改咗三、四次社工都唔收貨,都唔知點整先叫靚」,最後慢慢微調才過關。字體要「執得靚靚仔仔」,經驗、技巧缺一不可。
說起參與原因,Jacky和Joe都表示是機緣巧合下加入,最後愈造愈有興趣。Jacky笑指好多字都有自己的故事,「唔係要造字真係唔會知」,學懂之後與家人分享,「啲小朋友當聽故事,就會覺得好有趣。」
而退休則師Martin認真地表示,時下新一代愛用emoji,「再係咁落去,以後畀個like就得,文字對呢班人係冇意義」,故希望可以透過造字工程保存中國幾千年文化,「依家呢一代鍾意講本土,其實文字就係一個地方文化嘅根。」Joe對此很是認同:「香港有自己一套文字,點解唔用?希望小朋友都識呢啲字,一代傳一代。」
作為計劃發起人,林植宣博士老人綜合服務中心高級服務幹事梁敬文表示,整個計劃目的不是要判定字型的對與錯,事實上亦難分對錯,重點在於解決數十年來,「寫嘅字同打嘅字唔同」的情況。他續指,除造字外,亦希望透過團隊,體現「長幼共融、世代團結」。
字型將於明日(21日)正式發布,可在facebook「自由香港字型」專頁免費下載。梁謂發布日子經精心挑選,「係對中國人好重要嘅冬至」,節氣含意是全年日照最短一日,喻意新字體會帶來一個新開始。他指,4000多字是第一階段計劃,未來將把字庫擴展至逾2萬字,方便公眾使用。
---------------------------------
想聽歌?想睇MTV?想了解本地Indie Band資訊,快啲click入「聲大夾樂」專頁:http://on.cc/mus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