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休憩空間分布不均 旺角人均0.6平方米

201702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研究顯示,香港市區的人均休憩用地只有約2.7平方米。(資料圖片)
香港貧富懸殊醜出國際,但原來連公共休憩空間亦存在貧富差距。有研究顯示,香港市區的人均休憩用地只有約2.7平方米,不及亞洲主要城市的一半。空間少加上分布不均,導致約390萬人的公共空間少於2.5平方米,佔市區人口逾半,當中以舊區最為不堪,旺角為全港最差,人均只享0.6平方米的公共空間;但山頂、九龍塘等豪宅區居民,則平均享有超過8平方米的公共空間。
有關的公共休憩空間是指城市居民每日可使用的公園、運動場等空間,根據政府標準是人均2平方米。思匯政策研究所利用一年時間,調查57個市區分區計劃大綱圖,發現雖然全港人均公共休憩空間達2.7平方米,高於官方標準,但分布不均以至當中20個規劃區未達標,居民數目達184萬。而公共屋邨則因為房屋委員會規劃,情況相對理想,接近官方標準。
負青研究的黎文燕指,這些未達標地區多屬基層聚居的舊區,包括旺角、灣仔、油麻地及長沙灣等。但豪宅區如山頂、九龍塘及愉景灣,人均公共空間則超過8平方米。黎直指舊區多基層及老人,他們缺乏金錢同時間去旅行或使用其他收費設施,公共空間對他們而言尤其重要,但卻分配得最少。她承認不少舊區屬戰前規劃,擠迫的設計有着本身限制,建議進行舊區復修時將車流較少的道路改為公園等公共空間。
黎特別提到官方數字顯示,全港逾1932公頃公共休憩用地中,竟有近9%屬公眾不可使用的大型私人屋苑私人休憩空間,質疑數字有水分。另有2%為地契指明需向公眾開放、私人發展的公眾休憩空間,多位處商場等,如銅鑼灣時代廣場,但過去不少被揭遭餐廳酒吧霸用,部分則屬於平台設施,可達度成疑。
「香港2030」早前提議將人均休憩用地的官方標準提高至人均2.5平方米,黎認為該提議可笑,因現時全港人均公共休憩空間已達2.7平方米,已高於「香港2030」提出的標準,黎反建議應將政府官方標準提高至最少3平方米。
思匯指在各分區大綱圖中,全港仍有1116公頃被規劃為休憩用地的空間未付諸實行,相等於現有公共空間的52%,呼籲政府加快落實。另建議在西九文化區、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及啟德三個海濱地段闢設區域公園。
規劃署表示,地區休憩用地及鄰舍休憩用地的分配,署方將再作詳細考慮,歡迎公眾提出意見,而要解決個別地區休憩用地不足的情況,將透過重建項目予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