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研植2款新大豆 抗旱力強有望引入南非

201703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學者花近20年時間研究大豆基因,最終成功培植出兩款抗旱力特強的大豆品種。(關琛詩攝)
耕地不足及水源短缺加劇全球糧食危機,有香港學者花近20年時間進行百種大豆基因研究,成功培植出兩款抗旱力特強的全新大豆品種,讓貧瘠多年的荒地亦得以修復,重現綠色生機。
該研究今年獲教資會第七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撥款8100萬港元,將於今年6月在中文大學成立「植物與環境互作基因組研究中心」,將新品種大豆培植技術,引入至南非等發展中國家。
負責該項目的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漢明指,大豆含高蛋白及油份,除具營養價值,亦有修復農田功用,惟香港缺乏大型農田進行試驗,故於10年前到內地西北甘肅省一帶,與當地農科院合作,利用大豆進行農田修復面積近20畝、即30多個標準籃球場大小的荒地。
團隊至今從全國6萬多類大豆品程中選出約100種進行「傳統雜交」,以基因鑑定和標記的科學方法,培植出2種適合於旱地生長的大豆,命名為「隴黃」,該豆色澤泛黃均勻,外型亦較野生豆類渾圓。
林續指,大豆種植同時能增加農民額外收益,「其他農作物,如蘋果需種3年才有收成,在樹與樹間加種大豆可善用農地。」團隊現時亦與南非等國洽談合作,未來亦盼將技術伸延至水稻等農作物。新成立的「植物與環境互作基因組研究中心」會率先與10間來自內地、英、美等大學合作,展開8年研究。為培訓新一代農業研究專才,該中心邀請了來自香港大學、科技大學、浸會大學的年輕學者,亦歡迎中學提出合作,舉辦相關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