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會沙田仁安爆事故 病人做錯電療割錯息肉

201703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衞生署公布今年首兩宗私院醫療事故,分別在浸會醫院及沙田仁安醫院發生。(資料圖片)
公私營醫療連環爆發事故。衞生署接獲今年首兩宗私家醫院需要呈報的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兩宗均為錯誤為病人或其身體部位做手術或治療程序。其中浸會醫院一名鼻咽癌男病人接受電療時,竟被錯誤安排接受另一名鼻咽癌病人的電療計劃;沙田仁安醫院為中年女病人做手術切除外陰皮膚息肉,卻誤切左大腿息肉。該署已向兩間私院發出勸喻信,並會監察私院落實風險緩減措施。
浸會醫院今日(15日)表示,42歲患鼻咽癌的男病人今年1月6日在該院接受放射治療(電療)。治療前,該院放射治療師在電腦系統錯誤選取另一名鼻咽癌病人的治療檔案,電療期間始發現錯誤,隨即停止治療及通知主診醫生。至於兩名涉事病人的鼻咽癌病發位置、腫瘤大小有否不同,浸院表示未能補充,但強調經詳細計算放射劑量及評估病人臨床情況,主診醫生確定是次錯誤未有臨床影響,並向病人及其家屬作詳盡解釋。
浸院又指,院方事後已進行程序檢討及嚴格監察病人身份核實程序,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由於是次事件主要是涉事的放射治療師未有切實核對病人身份,該院已按既定人事程序作懲處。
衞生署認為,浸院職員沒有嚴格遵守醫院制訂的核對電療病人資料程序,違反《私家醫院、護養院及留產院實務守則》。即使主診醫生認為事件在臨床上對涉事病人不會構成問題,但衞生署亦要求該院審視有關人員的表現及作相應跟進。該署已就事件向該院發出勸喻信,並會監察該院落實風險緩減措施。
香港放射師學會主席黃柏良表示,核實病人身份是基本工作,各醫院核對方法或有不同。以公立醫院為例,放射治療師會親自查問病人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亦會按病人條碼手帶及轉介信核實資料,確保資料完全脗合才電療。至於調亂電療計劃對病人的影響,需視乎病人腫瘤位置、體積及深度。
另一宗個案發生於沙田仁安醫院,衞生署表示,今年1月查閱一宗有關仁安醫院的投訴時,發現一宗未呈報的醫療事故,涉及一名49歲女病人去年12月5日接受子宮全切除、雙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以及外陰皮膚息肉切除手術時,被誤切除位於左大腿的息肉,而非外陰皮膚息肉。該署隨即跟進,同時要求該院提交詳細報告。
該署審視資料後,同意事件屬人為錯誤,沒證據顯示醫院違反《醫院、護養院及留產院註冊條例》或《實務守則》。衞署認為該宗事件屬於守則內,私院須24小時內呈報的醫療風險事件,惟該院沒有按時呈報,沒遵守守則要求,故該署就事件發勸喻信。
仁安醫院表示,有關手術由非駐院醫生負責,術後該院醫護人員發現所割息肉位置與病人認知的位置不同,醫院立即通知該醫生。醫生與病人商討後決定即安排切除原先的皮膚息肉,病人術後已康復出院,健康不受影響。
私人執業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左大腿及外陰位置明顯有別,估計醫生與病人溝通出錯、外陰息肉體積細似皺摺不明顯,又或位置非常接近,如屬大腿內側,才會搞錯出事。他說,大部分外陰息肉屬良性,未必需切除,與癌症病變經常發炎腫脹的情況不同。
衞生署去年共接獲7宗私家醫院需要呈報的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其中6宗為做手術或介入程序時,在病人體內遺留儀器或物料,另一宗為導致病人永久喪失功能的嚴重事件,無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