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窺鏡大突破!置納米機械人同步釋藥抽組織

201703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大醫學院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合作,將納米技術轉化為臨床實踐,研發出磁力導航內窺鏡。(陳德賢攝)
納米機械人在人體內診斷治病的科幻橋段有望實現。中文大學醫學院與著名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合作,將納米技術轉化為臨床實踐,研發出磁力導航內窺鏡,為小腸疾病的患者進行腸道檢查,更可透過該新型內窺鏡放出納米機械人來釋出藥物治療及抽取活檢組織,這些均是傳統內窺鏡難以做到的大突破。
本身是腸胃病學專家的中大校長沈祖堯表示,需要照小腸鏡的病人並不罕見,中大醫學院每年都為約50至60個病人照小腸鏡,大部分因內出血求診,其他分別是小腸有腫瘤,或患克隆氏症令小腸潰瘍。
現時照小腸鏡主要有兩大方法,一是口服膠囊內窺鏡,但只可做影像診斷,無法提取體內組織及放藥止血。另一項是氣球腸鏡,鏡管直徑粗13至14毫米,病人需深度麻醉,且拉扯腸道會導致痛楚,技術十分複雜。中大醫學院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指,新的磁力導航內窺鏡可同時做到診斷、放藥及治療,透過磁力引導可自如在體內穿梭,整個腸鏡檢查僅需30分鐘,比氣球腸鏡縮短一半時間。
他解釋,內窺鏡直徑僅10毫米,管道柔軟伸縮自如,大大減低病人痛楚。新的內窺鏡更可配置納米機械人,釋出藥物為病人治療。他指,由於小腸深入,小部分病人無法透過傳統內窺鏡用藥治療,要開刀做手術,但新的內窺鏡有望可提升內窺鏡用藥治療技術,減少病人捱刀風險。目前新技術只在動物腸道模型做實驗,預料3年內可進行人體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