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線:大學生查檔案 望天水圍搣甩悲情

201705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在天水圍土生土長的他,希望能夠搣甩「悲情」。
圍城、偏遠、有牛、悲情城市、新移民聚居地 ─ 多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天水圍添上一個又一個的負面標籤,至今仍未去掉。昨日的「我城我區」報道提到,天水圍之所以「悲情」,極大部分原因源於規劃問題。而揭開天水圍計劃藍圖神秘面紗的,不是甚麼專家、學者,而是一位關心社區的大學生。在天水圍土生土長的他,希望能夠把調查成果送給街坊,令這片土地搣甩「悲情」。
現年21歲的Terence,正於珠海學院修讀新聞及傳播,外表有點木納,但說到社區事務卻滔滔不絕,而這次的研究,最初是出於私人研習。作為第一批搬進天水圍的人,他憶述,當時的街坊都滿懷希望、充滿朝氣,其後卻慢慢改變,最後整個社區更被標籤成「悲情城市」,一些民生問題,過了10多年至今仍未改善,「遊行、請願多次,政府無動於衷,在2016年的3月開始找一些資料來看。」他之後遍尋檔案處、城規會、區議會的資料,發現內裡大有文章。
正如昨日的報道所言,Terence找到的,都是一些消失了的設施,說好的天水圍市中心沒有成事、公營街市胎死腹中。他決定繼續研究,填補天水圍發展史的空白,為社區找回一條完整的時間線。
Terence邊讀書,邊與戰友挖掘、分析資料,過程中亦曾遇到阻滯。如在現行制度下,未過30年的檔案處於「未解封」狀態,要申請查閱往往要花上不少時間,又如在搜集資料時發現,城規會文件雖攸關公眾利益,但原來公眾要查閱2004年6月1日前的城規會文件,竟需得到文件提交者同意,令他們的調查過程一波三折。
綜觀天水圍這些年來的發展,如果能按照原來的規劃,街坊的生活或許會較為理想。世上沒有假如,能做的只有改善現狀。現時政府開始留意到區內情況,令部分拖延已久的工程加速進行,Terence坦言是額外驚喜。
不過,許多規劃問題仍待改善。他舉例,區內公營街市不足,當局卻無意打破壟斷情況,反而在隔鄰的洪水橋興建街市,「以一個10多年後的方法(嘗試)解決我們眼前的燃眉之急,是本末倒置、荒謬的一件事。」
那麼,今天的天水圍是否「悲情」依舊?Terence覺得情況有所改善,因居民從不同的途徑獲得充權,加強了信心之餘,更為居於天水圍自豪,餘下的就是等待外界除下有色眼鏡。認識過去,展望未來,Terence希望能把這次的研究成果,當成禮物送給天水圍的街坊,「或者資料搵咗出嚟之後,居民可以攞住佢,好勇敢咁為個社區做番啲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