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打風會叫掛風球? 原來同漁船避風有關

201706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最後一個位於長洲的信號站於2002年關閉後,三色信號燈正式成為歷史。(天文台)
「掛風球我哋聽得多,其實風球的真身係點嘅呢?」在電子通訊未普及的年代,颱風襲港期間,天文台需於全港各個信號站的桅杆,懸掛體積龐大的「信號」,並配合燈號,通知市民和遠方漁船回港避風。但隨着資訊愈來愈普及,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等渠道都可以接受到颱風資訊,「掛風球」這種警示方式現已成為歷史。
天文台最新一集「氣象冷知識」同市民溫故知新,細述60至70年代天文台於颱風期間如何「掛風球」。所謂「掛風球」其實是將象徵各級熱帶氣旋警告的「信號標誌」懸掛於高處,方便市民一眼望到。
該批信號標誌通體黑色,呈三面立體設計,最初以鐵鑄造,以外型似「凸」的三號強風信號為例,長1.2米,闊1.2米,高1.5米,重達25公斤,早年需要最少2個人合力用絞盤將其吊起,固定於各個信號站的桅杆頂部。後來,天文台引入電動絞盤,並改用黑色帆布來製造「信號標誌」。
除了「信號標誌」外,各個信號站的桅杆頂部還安裝了三盞分別為紅、白、綠三色的信號燈,可供遠方漁船觀看,及時回港避風。60至70年代,全港共有42個信號站,而最後一個位於長洲的信號站於2002年關閉後,三色信號燈正式成為歷史,同時天文台報道風暴消息時,不再用「掛風球」一詞,改為用「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掛風球」正式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