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疣易傳染難斷尾 誤當雞眼醫恐潰爛

201706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兒童免疫系統未成熟,抵抗力較差,易感染疣,家長要注意子女「大腳板」衞生。
腳板底長有硬粒,究竟是雞眼抑或疣?雞眼與疣十分相似,雞眼由摩擦或壓力令表皮增厚造成,多因穿着過窄的鞋導致;疣與感染病毒有關,且具傳染性,可能愈生愈多。不少人將雞眼與疣混淆,誤用雞眼貼來治療疣,分分鐘令皮膚紅腫發炎甚至潰爛。夏季是戶外活動高峰期,游水或跑步後在人來人往的更衣室赤腳行走,慎防感染疣病毒。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俊彥表示,雞眼多長在經常摩擦、形成厚繭的位置,例如手掌、腳趾公內側、尾趾內側及腳板底。疣與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有關,多長在腳趾或趾隙,與雞眼一樣會於表皮凸起形成圓形硬粒。要分辨兩者並不難,雖同樣是黃色,走路或壓迫到患處會疼痛,但疣通常有一些黑色小點,且體積一般比雞眼細小。
女士經常穿高跟鞋、尖頭鞋或平底鞋,腳板容易長繭及生雞眼。雞眼貼含水楊酸,可軟化角質,雖有效治療雞眼,但陳俊彥提醒,雞眼貼要貼中患處,不要覆蓋到周圍皮膚,否則水楊酸有機會令正常皮膚紅腫發炎;當雞眼已縮小,就不要繼續使用,因過量吸收水楊酸亦傷皮膚。若用磨皮石來磨薄雞眼,磨皮石要徹底消毒,以免感染細菌。
疣比雞眼「惡搞」得多,夏天是感染疣的高危季節。除了天氣潮濕,地板濕滑容易傳播病毒,赤腳走健身室、運動場更衣室,甚至共用瑜伽墊,都有機會感染疣,尤其兒童免疫系統未成熟,抵抗力較差,最易中招。如不及早診治,疣可擴散至其他部位,甚至傳染他人。
目前多採用冷凍治療消滅疣,視乎疣於皮膚組織下「植根」有多深,有機會做幾次治療才可將疣徹底「斷尾」。坊間有售一些冷凍劑,陳俊彥不建議病人自行購買治療疣,以免處理不當凍傷皮膚。他提醒病人勿誤用雞眼貼治疣,不但無效,更可能令皮膚發炎,應在疣擴散前及早求醫。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