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團體斥港府立法監管食油歎慢板

201707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食油安全再次敲響警號!消委會測試市面上六十款常用食油,發現全部樣本均檢出不同種類的塑化劑、致癌物、污染物,甚至俗稱「哥羅芳」的殘留溶劑,其中五款樣本的塑化劑含量更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點六倍至四點二倍不等。研究指,該類塑化劑是內分泌干擾物質,長期過量攝入或影響生殖系統發育,而專家則表示,長遠攝入塑化劑有致癌風險。目前本港並無食油安全標準,關注團體及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監管食油問題「歎慢板」,要求盡快立法。
近年世界各地發生不少食油安全事故,消委會為此測試六十款本港常見的食油,檢測當中是否含有對人類有害的物質。結果發現,四十一款樣本檢出不同含量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當中三個樣本的鄰苯二甲酸二(DEHP)含量,超過食安中心行動水平的○點六倍、三點六倍及四點二倍。一款樣本的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和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超過行動水平約一倍;另一樣本的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含量亦超標○點七倍。
測試中有四十六款樣本檢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該物質已被世衞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評為第2A組致癌物、即「很可能令人類患癌」。九款樣本含致癌物苯並[a]芘,當中一款粟米油超出歐盟標準。測試亦發現,有兩款樣本檢測出殘留溶劑、俗稱「哥羅芳」的三氯甲烷(Chloroform),其中一款初榨橄欖油的樣本更超出國際標準上限的一點九倍。
另外,有四十二個食油樣本含有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動物實驗證實,長期進食過量的氯丙二醇會損害腎功能和影響雄性生殖系統。其中一款花生油的氯丙二醇的含量達每公斤六千八百微克,持續每日進食約兩茶匙,便超出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建議每日最高容許攝入量。
消委會亦發現,以兩種或以上食油混合而成的「調和油」,配料表顯示芥花籽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為主要成分,但名稱卻將「初榨橄欖」、「花生」或「葡萄籽」等放在最前或以較大字體標示,有誤導之嫌。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警告有關做法或觸犯《商品說明條例》。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指,其中一款塑化劑超標樣本的供應商已將產品下架並進一步檢測,但各樣本在一般食用情況下,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形容「一日要飲半支先會超標」。廿三萬監察發言人王國興批評,有關監管食油立法建議的公眾諮詢前年已完成,但事隔近兩年仍未有立法草案呈交立法會。立法會議員黃碧雲亦促港府盡快立法規管食油。
食安中心發言人則指,就五個食油樣本塑化劑含量超過該中心的行動水平,已進行風險評估,結果顯示所有樣本在一般食用情況下,不會對健康構成風險。而中心在一四至一六年間抽取包括食油的二千二百五十個食物樣本作化學測試,僅四個植物油樣本的苯並[a]芘含量超出行動水平及兩個豬油樣本驗出活性氧當量超出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