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水口灣護賞

201708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水口灣生態價值極高,更有機會目睹馬蹄蟹。
大嶼山南部的水口灣生態價值極高,為近年著名的摸蜆勝地,惟遊人只顧低頭摸蜆,左挖右掘,毫不在意被泥耙翻鬆後探頭出來的生物。因此,網上團體《城市日記》舉辦「同話水口」生態導賞團,盼藉生態導賞,帶出摸蜆勝地的另一面貌,同時宣揚及保護大嶼山高生態價值的地方。
水口灣是一個受遮蔽的海灣,坡度平緩,面積達0.2平方公里,相等於28個足球場。它更連接沙坪北面和南面的淡水河流,與海水構成鹹淡水交界,有利紅樹林生長,成為合適多種生物棲息的場所。因此,水口灣不時會見到細小的蟹仔鑽進泥土,彈塗魚於水中彈跳,黃牛及水牛於身邊經過,如幸運更可目睹香港獨有的盧文氏樹蛙及馬蹄蟹。
「馬蹄蟹以前見到都係一對,有半張枱咁大,乸係大啲,公就細啲。」驛站士多茶座老闆池先生表示,馬蹄蟹的卵和血均為藍色,卵約波子般大,但現時馬蹄蟹數量已大幅減少。他慨嘆現時港人可遊玩的郊外地方愈來愈少,水口灣屬適宜一家大小遊玩及摸蜆的地方,但勸喻市民不要帶走細小的蜆、蝦及蟹等生物。
「水口灣生態調查員培訓計劃」生態導師Peggy指,水口灣屬馬蹄蟹的育幼地及繁殖地,惟於2014年調查期間,只發現3隻約手掌般大的馬蹄蟹蹤影,餘下發現蹤迹的地方便只有荔枝窩及東涌河,惟最近荔枝窩因石屎步道工程,生態同樣受影響。在2002至2009年間,香港的馬蹄蟹數量大幅減少超過9成。而2012年研究顯示,本地的年幼馬蹄蟹數量不足1萬隻。
Peggy無奈表示,絡繹不絕的遊人每逢假日前來水口灣挖蜆,大小通吃,除蜆類的數量大幅減少外,更導致捕食蜆類生存的動物糧食大幅減少,影響整個食物鏈。她指蜆類有助保持水質清澈,過濾並進食水中的浮游植物,故建議市民摸蜆可免則免。同時,遊人摸蜆帶來大量垃圾,膠樽、拖鞋及發泡膠隨處可見,再加上海上湧來的內地垃圾,恐破壞水口灣的生態。
其實漁護署早於2009年,曾考慮將水口灣納入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加以保育,惟計劃未有落實,更於2014年遭擱置。香港大學學生會理學會環境生命科學學會、守護大嶼聯盟、香港自然生態論壇及香港觀鳥會於2014年舉辦「水口灣生態調查員培訓計劃」,記錄逾180種生物,為水口灣作生物記錄,並提高大眾對水口灣的關注。
除水口灣的生態值得保育外,逾300年歷史的水口村歷史及文化,同樣被保育下來。水口村早於300年前便出現,但由於並非大族,故鮮有文獻記載該批原居民。據歷史記載,陳姓居民於1730年便已在水口居住。時至今日,村裏仍有逾200名居民於村內定居,其中最少143名更為原居民。
水口村雖無圍牆包圍,卻意外地發展出一套圍頭話,村內的老村民多用圍頭話溝通,更唱出流利的水口山歌,訴說與鄉郊自然共處的情懷。《城市日記》把村民的故事及圍頭話山歌拍成紀錄片,舉辦水口文化及生態遊,盼城市化前及具歷史意義的本土鄉郊文化得以承傳。
-----------------------------------
《魔法軍團Z》港日協力完美重現二十年機戰經典!
Gameone自主研發鋼鐵機甲主題回合制戰棋(SLG)手遊《魔法軍團Z》好評配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