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嘴歪臉麻痹 廿歲仔揼骨傷頸椎中風

2017083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按摩若傷及頸椎,後果可大可小,更可能中風。(資料圖片)
臉部麻痹丶走路不穩丶天旋地轉,若突然出現上述徵狀,即使是年僅廿歲的青年亦有機會是缺血性中風。有神經科專科醫生指出,中風並非只發生在長者身上的「老人病」,生活習慣良好的年輕患者,即使沒有「三高」等健康問題,亦可能隨時突然中風。背後真兇竟是日常背負重物和進行高危運動,甚至因為度假按摩,不慎弄傷頸椎血管所致。
約廿歲任保險經紀的青年突然走路不穩,初時以為耳水不平衡,但臉部出現麻痹,嘴角歪斜。他並無高血壓丶高血脂丶高血糖等健康問題和家族病史,接受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始發現頸椎血管撕裂,輕微缺血性中風。原來這名青年因工作壓力沉重,放假會到按摩院「揼骨」,期間曾弄傷頸椎,頸椎血管缺口日積月累形成血液凝塊,阻塞腦血管。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袁孟豪表示,缺血性中風可危及腦幹血管的血液輸送,最嚴重可致殘障及死亡。年輕患者復原能力較高,該名青年保險經紀服食約半年抗凝血藥物,防止新血塊形成,令血管壁回復暢通。青年目前情況穩定,但仍需定期進檢查,不排除有復發機會。
袁說,四十五歲以下出現中風可介定為年輕中風。據醫管局及衞生署最新數字,香港二○一五年十五歲至四十四歲因中風而住院者(包括出院及死亡)共八百二十二人次;該年齡組別因中風登記死亡者有五十九人。有外國研究指出,年輕中風患者中,缺血性中風與俗稱「爆血管」的出血性中風,各佔一半。患者在沒有先兆下突然病發,出現手腳乏力丶半邊身麻痹丶口齒不清丶失去平衡等小腦中風徵狀。若有腦出血丶先天性腦血管畸形丶腦動脈瘤等情況,死亡率可高達三至五成。
他建議,家族病史多於一人有腦動脈瘤或蛛網膜底出血者,應定期檢查。年輕人運動時宜小心保護頸椎,健身丶遠足丶露營時,注意搬運重物的姿勢,按摩時應避免讓人觸及頸椎。戒煙酒,多做運動,預防肥胖和高膽固醇,都能降低中風的風險。
中風危險因素
1. 家族有中風病歷
2. 高血壓丶膽固醇過高丶糖尿病
3. 酗酒
4. 吸煙增加中風機會,男性為3倍,女性為4.7倍
5. 曾患心肌梗塞丶心房纖顫等心血管病
6. 腦血瘤或腦管壁過薄
7. 出現短暫腦缺血,有中風徵狀持續2至15分鐘,可能是中風先兆
8. 五十五歲以上,年紀愈大機會愈高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網站
香港中風出院及死亡人次數字*
年份/14歲及以下/15-44歲/45-64歲/65歲及以上/年齡不詳
2015/78/822/5727/14614/3
2014/73/830/5723/14899/3
2013/87/886/5596/14918/2
2012/93/836/5698/15390/0
2011/82/823/5718/16115/0
*公私營醫院,不包括在護養院接受治療的住院病人。
資料來源:醫管局及衞生署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