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新生態導賞路線 體驗百年歷史變遷

201711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燈和長春社推出新的生態導賞團路線「匯聚下環」。(林祐權攝)
港燈與長春社推出新生態導賞團路線「匯聚下環」,遊覽景點包括香港第一間發電廠、東美花園、舊灣仔街市及和昌大押,結合歷史古蹟與文物生態元素,讓市民了解灣仔百年歷史變遷和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市民亦可利用主辦團體推出的「綠遊香港」手機應用程式,了解這條新線及其他生態文物徑的路線位置、沿途景點、觀賞特色和前往方法等,方便開展生態文物自由行。
港燈和長春社以往曾舉辦8條生態導賞團路線,分別在港島中西區及南丫島一帶,今次推出以遊覽灣仔為主的導賞團「匯聚下環」,讓市民了解灣仔百年歷史變遷。由於灣仔舊稱下環,在香港開埠初期已有不同國籍人士聚居,百年來匯聚了不同年代的生活、宗教文化和中西建築,因此主辦團體希望導賞團做到中西合璧的概念。
導賞團介紹的歷史景點,包括前身位於灣仔星街與永豐街的香港第一間發電廠,是由當時港督德輔於1887年奏請維多利亞女王,要求在香港裝設發電設施,為中區至文咸街一帶的50支街燈提供電力,至1922年正式關閉。
發電廠附近街道名為日街、月街及星街,取自三字經中「三光者,日月星」一句,意思是太陽、月亮和星星是世界光明的來源,跟發電廠為城市提供光明意思一樣。而生態文物景點方面,東美花園附近有不少石牆樹,香港開埠初期的護土牆以石牆為主,植物種子由雀鳥或蝙蝠傳播,或由鄰近母樹直接掉到石牆間隙,成為石牆樹,是港島區獨有的樹木。為避免對區內市民造成滋擾,每團導賞團的參加人數只限15人。
港燈董事總經理尹志田指,今日的灣仔不單有豐富的歷史文物,亦有不少古樹和珍貴鳥類,希望寓教育於娛樂,增進市民對生態文物的認識。同場的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鼓勵市民響應計劃,多參與低碳又富教育意義的生態活動,「都市人生活繁忙,趁假日多欣賞城市和郊野珍貴的生態文物資源,自然亦會提升我們保護環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