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小學生1個抑鬱 機構倡家長多陪伴聆聽
學童精神健康問題,近年引起各界關注。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一項調查發現,13.2%受訪小學生受抑鬱情緒困擾,即每7個小學生就有1個出現抑鬱徵狀,當中近一成受訪學生更呈嚴重抑鬱徵狀,須接受輔導及治療。另外,逾20%受訪學生經常感到壓力,三大壓力來源皆與學業有關。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在今年1月至3月以問卷訪問1301名小三至小六學生,以「兒童焦慮和抑鬱量表修訂版」、「華人家庭評估工具」等量表,了解學生的情緒健康情況。
調查發現,整體受訪學生的總抑鬱平均值屬於「沒有/輕微程度」,不過,13.2%受訪學生受抑鬱情緒困擾,當中9.7%受訪學生呈嚴重抑鬱徵狀,如以本學年約35萬名小學生推算,全港有逾3.3萬小學生的抑鬱傾向達臨床水平,需接受專業輔導及治療。在眾多抑鬱徵狀中,最多學生表示經常感疲倦,其次是覺得自己沒有用。
另外,約22%學生稱經常感到壓力,較去年增加5.5個百分點,創3年新高。令學生感到壓力的三大原因皆與學業有關,依次是功課太多、升中選擇及適應、學業成績未如理想。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務隊長鄧曼恒指,過往接觸的個案中,最年輕確診抑鬱的個案約10歲,而出現抑鬱徵狀的個案最年輕的則是6、7歲。鄧指有個案兒童經常凝望窗口,說出「唔知跌落去會點呢?」,該中心另有個案是小童在畫作中寫道「好想死」或暴力畫面。
臨床心理學家李明琳指,面對壓力及接納情緒能力較弱的小孩,會盲目相信內心的想法就是事實,易鑽牛角尖,同時無法接納情緒所帶來的不快,會竭力迴避這些不快經驗,形成惡性循環,嚴重的可致抑鬱甚至是自殺的念頭。
調查機構指出,小孩的「心病」是有迹可尋,家長宜多抽空陪伴子女,放下手機、不談學業,營造優質的親子時間,聆聽他們的感受。機構同時指出,調查結果反映學業壓力問題並非個別學童遇到的問題,而且情況持續上升,期望兒童事務委員會可跟進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