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園推「創新斗室」 帶動創科生態圈

201711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作為本港大型科技初創企業孵化器,香港科技園公司將增設多項配套,推動本地創科發展。
在創新科技的研發過程中,靈感稍縱即逝,科研人員往往需爭分奪秒,「連踩」數天才罷休。為匯聚科研人才,2017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宣布支持香港科技園公司興建「創新斗室」,為科研人員提供共住空間,打造創科生態圈。此外,科學園正進行擴建工程,並於工業邨推動「再工業化」,全面促進本地創科發展。
時下流行共創空間,「創科圈」在外地亦流行已久,作為本港大型科技初創企業孵化器,香港科技園公司將於科學園旁邊興建永久性建築「創新斗室」,預料計劃如順利通過撥款,將於未來兩年完工。「創新斗室」為一幢18層高大廈,將提供約500個單位,租予科學園內租戶或培育公司的負責人、其海外或內地員工,以及參與科學園內創科計劃的海外或內地科研人員。
「唔同一般工業,科研人員靈感一到,通常做到完成先肯罷休!」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笑言。科學園內有近兩成半為非本地企業,加上愈來愈多外國投資者對本地初創企業感興趣,若科研人員需花時間揀選合適居所,或會成為未能留住人才的因素,因此科技園公司遂完整創科生態圈。他強調,「創新斗室」並非僅提供住宿,更會提供康樂室、健身房、休息室等共用設施,營造共創空間,促進科研人才交流。
為吸納外地專才,有企業自費租住單位,價格較相宜的住處又遠離市區,交通不便。負責腫瘤相關基因研究的善覓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翁錦輝表示,進行基因分析、為癌症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等研發工作,對來自東南亞及歐美等地的專才需求較高,惟他們憂慮本地住宿成本高、環境參差,變相減低他們來港的興趣。
翁舉例,曾為來自北京的員工租居所,要在上水偏遠地區找住處。他認為租住「創新斗室」的成本較低,而且享有地理優勢,節省交通時間,對外地人才的吸引力自然提升。「唔同返朝九晚七,形成創科生態圈後,科研人士可以喺非工作時間交流、討論,有助研發同創科嘅發展。」
來自波斯尼亞、現為復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科研主管(臨床應用)的Haris Begovic,與香港理工大學及本港復康專家合作,研發機械手臂「希望之手」,助中風患者復康。他坦言,離鄉別井到外地發展並不簡單,因此公司為他安排住宿,成為吸引他來港的其中一個原因。Haris認為,像家一樣的工作環境有利發揮創意,期望入住「創新斗室」可在非工作時間與其他科研專才交流,促進思考。
為進一步推動創科發展,科學園第三期西面正進行擴建,料於2020年完成。新建的兩座科研大樓分別為14及15層高,為園區增加約兩成科研辦公室空間。擴建項目以SMART為設計主題,透過自動化、物聯網及智能建築系統,提供智能點餐、自動化泊車、機械人客戶服務等,從工作環境、交通、人際交流及基建管理等方面,打造智能辦公室。
此外,為推動再工業化,科技園將透過活化、現代化及產業增長三大策略,打造「工業邨2.0」。科技園至今收回三幢分別位於大埔和元朗工業邨的廠房進行翻新,其中剛完成翻新的「精密製造中心」(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entre),於九月已全部出租,吸引人造鑽石、衣物回收再用等高科技產業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