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小學生閱讀堂投入度包尾 常補習閱讀時間減

201712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報告指出讀小學前經常進行閱讀活動的學生,閱讀平均分遠比早年沒有閱讀的學生高。(黃知樂攝)
2016年「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昨日(6日)出爐,香港排名由5年前的第一名跌至第三名,學生閱讀平均分輕微下跌2分,俄羅斯及新加坡則分別位列榜首及第二名。研究發現,雖然香港學生平均閱讀能力較高,但學生自評對閱讀課堂的積極投入程度,卻全球「包尾」,表示對閱讀有興趣及信心的學生比例,亦低於國際平均比例。
調查發現,13%家長在子女入讀小學前,經常進行閱讀活動,這批學生的閱讀平均分遠比早年沒有進行閱讀活動的學生高。另外,沒有補習的香港學生,閱讀平均比有參加補習的學生高19分,有參與研究的港大教育學院教授謝錫金分析,補習時間長,令學生閱讀時間減少,形容是「貼錢買難受」。
PIRLS研究共有50個國家及地區參與,香港有139所小學、約3500名小四學生參與。學生需閱讀一篇資訊篇章及一篇閱讀篇章,每篇約1200字至1500字,每篇作答時間為40分鐘。香港學生閱讀平均分為569分,較上一次研究下跌2分。
PIRLS國際報告指出,閱讀興趣較高的家長,其子女的閱讀成績達535分,比父母閱讀興趣貧乏的學生,高近50分。香港方面,閱讀興趣貧乏的家長比例,較上次研究增加8百分點,他們的子女閱讀成績表現明顯低於其他學生。報告建議,如想提升子女閱讀能力,家長應先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以身作則,讓子女從小參與閱讀活動,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PIRLS報告亦揭示,接受「普教中」的學生和以廣東話教中文的學生,他們的閱讀水平沒有顯著差異,謝錫金解釋,部分推行「普教中」的學校,花很多時間在發音上,而非深層次閱讀,較少就閱讀作討論,是屬低層次(low level)的教學方式。
被問到局方是否應繼續以「普教中」作為遠程目標,謝錫金說,現時是由學校自行決定中文課的教學語言,又指雖然普通話在香港愈來愈普遍,但仍需時間過渡,他亦稱仍有一定家長以英文為子女的目標語言,而非普通話,與政府政策未必一致。
謝錫金又指,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明顯變化,「但俄羅斯同新加坡走得好快」,他指出,俄羅斯不少家庭仍維持到閱讀的傳統,「冬天喺暖爐旁邊講故事,家長每晚都做」;而新加坡亦大力推動學生閱讀文化。
港大教育學院副教授張慧明建議,要提升子女的深層次閱讀能力,家長可在子女初小階段,為他們準備故事書、繪本,讓子女從圖畫和文字中解構故事深層含義,高年級可閱讀一些系列式的微型小說;「有興趣就會追落去睇,培養閱讀興趣。」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雖然名次較5年前同一研究由第一位略跌至第三位,但閱讀能力得分(569分)在統計學上與第二位的新加坡(576分)無顯著差距,「香港學生的持續優異表現,再次證實香港教育朝着正確的方向邁進,並肯定學校、老師和各持份者多年來為提供優質學校教育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