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線:米舖老爺風米機 飛砂走石全靠佢

2017122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俗稱「飛砂走石機」的風米機,運行半世紀,將砂石塵埃吹走。
一粒一粒飽滿的白米飯,對於中國人來說,似乎司空見慣。在舊香港,超級市場還未興盛時,市民要買米就只能去米舖或糧油店,但以往的白米不像現在的袋裝米,潔淨沒雜質,那時候就靠一部俗稱「飛砂走石機」的風米機,將砂石塵埃吹走。
風米機在香港買少見少,不過在石硤尾邨屹立了40多年的成興泰米行,仍然可以見到它的蹤影。即使現今的食米已去掉雜質,身為米舖第二代接班人兼老闆,73歲的「德叔」王德鑑仍堅持用它,將白米過濾一次。
「呢部機45年前用到依家。」當年德叔父親從澳門花100港元買入風米機,一直運行到現在。「跟咗我都幾廿年。」他望向機器的眼神有如望着家人,多年來單是換風扇都換了好幾次,「無風扇咩都做唔到。」
德叔指,從前在米行取貨後,一定先經這部「飛砂走石機」的「洗禮」,皆因當年白米雜質較多,「要過一過啲砂,唔係食入口會咬崩牙。」這部「飛砂走石機」主要靠風扇運作,將白米放入漏斗型的米機內,再開動機器,風力就會將白米內的雜質分類,而機底有四個桶,各自盛載不同的雜質,「重啲嘅雜質,好似穀牛,就會吹到前面個桶,白米就會吹到中間,最入面嘅兩個桶,就係糠塵同砂粒。」德叔俐落的將米倒入機內,一步一步示範。
使用這部機也有當中技巧,「你想偷懶,可以開快啲,但米就會過得唔乾淨,不過開太慢,就搵唔到食,因為好嘥時間。」德叔與這位好拍檔並肩作戰多年,倒米入機後,他就會去忙其他事,「幾時停,自己心中有數啦。」機器在後面「轟轟」運作,德叔則坐在前面細說當年。
他說以前米舖會有較米師傅、吹米師、送貨工人、會計先生、買手等,「嗰時要5、6個人先營運到一間舖。」身為太子爺的他,負責閒時開單埋埋數。不過隨着米舖日漸式微,米舖亦由從前幾間分店,到最後只剩下石峽尾這間,後來連工人也請不起,就要請德嫂出山看檔,這位「太子爺」則由溝米到送貨,一腳踢撐起。
對於德叔來說,以前與現在,市民買米數量是最大的差別,「以前啲人糴米(買米),幾廿斤幾廿斤咁買,依家啲小家庭唔會買咁多。」70年代家庭人口多,一家10幾口,自然買得多,現在家庭地方小,人又少,買米一次過買太多,沒地方放,又怕有穀牛,德叔一邊撥弄米機過濾好的米粒,一邊慨嘆。
年紀老邁的德叔,身形雖瘦削,但氣力卻絕不少。他曾踩單車送貨去到筆架山,「踩單車要踩20分鐘,仲要行10分鐘上去。」聽上來好像不可能,但德叔每次送貨帶着幾包米與糧油,風雨不改。
「做到踩唔到單車嗰日就要退休。」德叔淡然地說,臉不改容的將50公斤的米袋,放上陪伴他多年的鳳凰牌單車,輕踢開腳踏,準備繼續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