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線:船灣消失的廢村 水退重現人間

201803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水退村現,埋藏於船灣淡水湖的6條廢村重現人間!
水退村現,埋於船灣淡水湖的6條廢村,每在小雨季節水退之時便會重現人間!全因60年代興建船灣淡水湖需建壩儲水,致水位上升而淹沒湖畔6村。要尋找舊日的足迹,就要抓緊雨季來臨前的時間。
50、60年代,香港急速發展,大興土木,不少地方因此被消失。當年船灣淡水湖畔被淹沒的6條村落,包括涌背、涌尾、橫嶺頭、金竹排、大滘和小滘,統稱六鄉。不過每逢水位低退,便可重見6鄉廢村,所以雨季前吸引不少行山友慕名而至。
要一睹廢村真貌,可以涌尾停車場作起點,向前行過澗口,便會見到昔日的涌尾村。東網記者踏入涌尾村,舊日的痕迹即時展現眼前,有滿地屋樑、門檻、瓦片、石磨、酒瓶、破碗碎片等,從中不難想像當年村民的生活模樣。即使廢村沉沒於湖底多年,但村內橋及樓梯等設施仍然屹立不倒,未被湖水浸壞。不少行山友特意於樓梯上走來走去,感受昔日時光。
繼續前行便會看見一些較完整的遺迹,如當時村民使用的洗手間及廚房等。一排排的梯田仍整齊排列,不過已沒有農作物,取而代之的是枯樹殘根。若要走遍6鄉廢村,有一定難度,需沿湖邊而行,體力不足的人士其實於涌尾已可找到不少遺迹。
香港史學會執行總監鄧家宙指,船灣淡水湖建成之前,船灣是客家人聚居之地,以捕魚及耕作為生。60年代,香港遇上嚴重旱災,食水供應亦不足以支持急速的人口增長。香港政府投放大量資金興建水塘。其中興建船灣淡水湖,建壩攔截淡水,令水位上升,六鄉多村會被湖水淹沒,村民被迫遷離家園。「雖然政府資料就話6條村,其實嗰度有10幾條村,約1100人要遷出。」
根據大埔區議會資料顯示,1966年11月11日及12日香港政府執行搬遷六鄉行動,由於部分村落的陸路交通不便,橫嶺頭、金竹排、大滘和小滘的村民由英軍登陸艇運遷,到達船灣,再乘車前往大埔,至於涌背和涌尾村則直接由貨車搬往大埔新居。
為了安置逾千村民,政府特於當時的大埔廣福道新填海區興建13幢4層高大廈,賠償方案是每名滿16歲的男丁可領一個單位,而於村內持有屋宇者則每一屋宇獲配給地下舖位一間,農地每呎補回2毫5仙。
6條廢村當年為何沒有被拆卸?鄧解釋:「因為當年建設水塘嘅時候,無諗過水位會去到咁高,要居民遷出只係確保居民安全,所以無拆到(村)。」鄧補充,除船灣淡水湖,石壁水塘興建時,亦將當地居民遷出,部分居民遷至昂坪,不過該些村落已永久沉於石壁水塘下。
-----------------------
《骰寶坊》誠邀各地【賭王】【賭后】挑戰神人境界,每日更有百萬籌碼等你領取!
立即免費下載,體驗《骰寶坊》最真實、刺激的多人在線骰寶遊戲!
遊戲下載:https://goo.gl/i2t1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