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可重用輔助抽血器播毒

201804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瑪麗醫院一名女病人肝臟移植後無故感染丙型肝炎,專家團隊追查病毒源頭後,揭發全球首宗在醫院內透過抽血程序感染丙肝病毒的個案,病人最終因多重器官衰竭去世。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團隊「抽絲剝繭」發現輔助抽血器上沾有血花,化驗結果竟顯示血花與移植患者,甚至源頭患者血液帶有的丙肝病毒都異常相似,因此推斷,移植病人很大機會透過重用的輔助抽血器感染丙肝。該院仍在追查有沒有其他病人受影響。
袁國勇表示,該名五十三歲患有多囊性肝病的女病人前年(2016年)十月接受遺體肝臟移植後,事隔約一年(2017年)九月檢查時,發現肝功能不正常,但懷疑服了抗排斥藥,驗不出感染任何肝炎。同年十二月初再在血液檢查病毒基因,結果發現體內每毫升血已有一億粒丙肝病毒,屬極高病毒量。雖然醫院已即時安排病人服藥治療,令體內病毒量顯著下降,但最終因多重器官衰竭,延至十二月三十日離世。
「遺體肝沒有病毒、沒輸血感染、病人無靜脈濫藥、無紋身、無做不安全性行為,咁係咩原因?」專家追查,女病人曾於一六年八月十六日至十九日換肝前在醫院留醫,當時同一病房、不同病格有一名患丙肝、並有靜脈濫藥習慣的男患者,其丙肝病毒與移植病人體內病毒屬基因同源。
團隊又發現,該病房抽血車內有兩個可重用的「輔助抽血器」,經仔細檢查後,其內壁沾上了非常微小的血花,專家再化驗血花的病毒基因,結果與男患者及移植女患者的丙肝病毒均屬6A型脗合而「破案」。袁國勇指,雖然該工具不會直接接觸病人,但有機會在重複使用時受污染,令病人在抽血程序中感染。
袁國勇與團隊翻查外國文獻,過往院內感染丙肝都涉及重複使用同一樽針藥、血液透析過程消毒不足等原因,但全世界都未試過透過輔助抽血器「中招」。目前世界衞生組織有關抽血的指引中,沒有建議使用用完即棄的輔助抽血器,也沒禁止重用輔助抽血器,重用輔助抽血器更是國際慣常做法。基於今次個案,他建議醫管局轉用用完即棄的輔助抽血器,惟因採購需時,建議購得足夠數量前,每日更換該工具。
至於移植病人死亡與今次事件有沒有關係,袁國勇指「唔可以話冇關係」,但丙肝屬慢性病,且發現後已服藥控制病毒量,惟病人最終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我亦都睇唔到有人為疏忽。」
袁又提到,調查過程已相當快,亦不能歸咎前線醫護:「(抽血器)啲血花係好難先搵到,唔通要佢哋(護士)次次抽完血,搵盞燈照吓(抽血器)?無可能!」
瑪麗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稱,該院已追蹤到一百個曾與源頭病人有接觸的病人,並成功跟進其中四十二人,部分人跟進後確定對病毒呈陰性,亦有病人已過身,或自身帶有丙肝病毒。其餘五十八個病人,截至昨日已聯絡上四十三人,最快今日由院方安排抽血檢查及跟進,暫未有新增相類的感染個案。他又說,該院已向過身病人的丈夫解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