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署:批水署做嘢慢 城巿花園3個月爆水管4次

201804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城市花園的食水及鹹水管自2012年來曾發生14次滲漏或爆裂。(羅錦鴻攝)
申訴專員公署調查報告批評水務署在減少水管爆裂、跟進水管爆裂個案及減少水管滲漏方面均有不足。根據公署調查,城市花園的食水及鹹水管自2012年來曾發生14次滲漏或爆裂,其中2016年6至8月間更爆水管4次。另外,大窩口邨對出大廈街於2014年至15年間,共錄得多達9宗水管爆裂或滲漏事故,影響供水時間最長一次達3日。至於灣仔菲林明道和港灣道交匯處於今年1月13日發生食水管及鹹水管同時爆裂事故,影響港灣道室內運動場約7小時。
公署指出,水務署跟進水管個案速度緩慢,食水供應方面,2012年至17年均有超過20%個案影響時間超過7小時以上,鹹水供應更有超過50%至60%影響7小時以上,最嚴重個案更停鹹水達5日,對附近居民造成極大影響。
公署高級調查主任楊德健指出,水務署於2000年分階段進行「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於15年內更換3000公里水管,令水管爆裂個案由2000年約2500宗大幅下降至2017年的88宗,惟計劃於2015年已大致完成,而新計劃「智能管網」要於2023年才全面完成設立。
申訴專員劉燕卿批評水務署後知後覺、工作緩慢,落後於全球,指政府每年購入東江水,惟竟有七分之一的東江水因滲漏而浪費。她指出,水務署有針對恢復食水供應時間目標,卻無恢復鹹水供應目標,令一半以上的停鹹水個案影響時間超過7小時。公署向水務署提出10項建議,如密切監察「爆喉熱點」、訂立恢復鹹水供應時間、參考其他地區經驗以降低水管滲漏比率等。
水務署雖然有恢復食水供應時間目標,惟其目標的計算方法十分複雜,如食水喉管爆裂最長停水時間的目標竟為85%於8小時內恢復等,劉燕卿直言「令人摸不著頭腦,我都要我同事解釋先明!」她續稱,該計算方法令市民難以監察水務署的工作,「有一定難度」,問及會否有「捽數」嫌疑,劉則回應指不會揣測水務署為何用如此複雜的指標,只望該署能改善。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指,過往水務署處理市民有關爆水管投訴,若非經議員跟進,半年亦未解決問題,她批評署方進度緩慢,應增加人手,而不是將工作外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