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野生烏頭被驗出微塑膠 有樣本含80件碎片

201804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研究發現,野生烏頭體內最大的塑膠碎片長達5毫米。(設計圖片)
烏頭是港人餐桌上的家常便菜,但分分鐘攝入塑膠而不自知。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今(23日)舉行記者會,引述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報告,指香港海灘微膠粒含量為每平方米約5000件,高於國際平均值,數量亦是美國的2.4倍,教大更有研究發現六成野生烏頭皆含塑膠碎片。
綠色和平引述香港教育大學去年3月檢驗了30條本地圈養及30條野生烏頭,發現六成野生烏頭樣本含有微塑膠,平均每條含有4.3件塑膠碎片,其中一條更多達80件,最大的塑膠碎片長達5毫米,當中七成皆為即棄塑膠用具的常見成分,包括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聚乙烯(Polyethylene,簡稱PE),以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簡稱PET)。
綠色和平得悉上述結果後,本月解剖了從街市購入的1條海魚、13條烏頭及30條魚腸,來源皆為本地海域,結果同樣發現塑膠碎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微塑膠不但本身可能含有有害添加劑,且可能會吸附海洋中的塑化劑及農藥。由於毒素會經食物鏈累積,進食魚類的人類將會吸收最多毒素,影響神經系統及各內臟。
陳表示,近年香港家居的塑膠棄置物的數量不斷減少,但工商業的塑膠棄置物在過去十年間增加了七成。陳形容政府的減塑政策為「龜速前行」,一直只停留在研究階段,未見實際措施,故促請政府盡快完成研究,定下減塑目標,另亦促請企業盡快訂立淘汰即棄塑膠的時間表。組織將會通知政府及立法會議員是次研究結果,希望政府關注海洋塑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