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小學生唔夠瞓 33%呻遊戲時間不足

201804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自由遊戲時間對學童的成長重要。(黃雄攝)
學童應付繁重的功課及考試,自由遊戲的時間有限。有調查發現,親子關係、功課時數及運動時數,是影響兒童社交能力的主要生活因素,功課時數愈少,愈能對學童社交能力造成正面影響。不過,有33%受訪兒童每日遊戲時間不足,當中更有學童全無遊戲時間。逾半受訪兒童睡眠時間不達標。負責調查的機構認為,小朋友需要自由時間及空間,均衡全人發展。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青)去年以問卷形式,訪問香港12所學校共1060名小學生,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模式、探討學童的社交及解難能力。結果發現,影響解難能力的生活因素首3位分別是親子關係、飲食均衡及運動時數。影響學童社交能力的生活因素首3位分別是親子關係、功課時數及運動時數。
調查發現,受訪學童多項生活習慣都未符合世界衞生組織參考指標,例如每日遊戲時間的指標是多於1小時,有24%兒童表示每日遊戲時間少於1小時,9%兒童更稱全無遊戲時間。此外,學童的睡眠時間亦不足,調查指,52%小學生每日睡少於9至11小時。
女青督導主任梁廣浩相信,結果反映學童及家長已受港人的急速生活節奏及價值觀影響,建議家長給予子女足夠空間及機會嘗試解決問題,自然能增加小朋友的解難能力。
家長李太指,就讀小三的長子平均每日用一個多小時完成6份功課,未計算溫習等時間,一星期只有一至兩次機會外出游泳及踢足球。她認為親子關係最重要,會盡量平衡學習及玩耍的時間,安排較多時間運動,「運動咗,讀書會精神啲」。
雷先生的長子就讀小學四年級,特意選擇學業較輕鬆的學校,一星期約有5份功課,考試亦較少,「等佢冇咁大壓力」,他每周亦會與子女做運動,例如游泳、踢足球、溜冰等,「放吓電,等佢哋跑跑跳跳」。他不擔心兒子會因功課量少而輸在起跑線,認為讓兒子開心及有個人興趣,反而有助學業發展,例如兒子會主動閱讀,「(其他)家長比較緊張學術上,但忽略咗子女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