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狂操易致疲勞性骨折 專家指需循序漸進

201805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小心!慢性疲勞性骨折早期病徵與肌骨疼痛相似,照X光亦未必能找到受傷位置。
近年在社交媒體打卡「呃like」竟然成為做運動誘因,但業餘玩家訓練不足,隨時增加運動創傷風險。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顧問醫生尹耀宗指,行山、踏單車、打拳、長跑等耐力運動是常見創傷原因,慢性運動腔室症候群及疲勞性骨折等有年輕化趨勢。該院每年接獲2至3宗疲勞性骨折嚴重需即時入院接受手術個案。
慢性疲勞性骨折早期病徵與肌骨疼痛相似,照X光亦未必能找到受傷位置。一名39歲的中年女士4個月前參加半馬拉松突然左腳腳踝上方劇痛,送院檢查無異,痛足10日始浮現骨折找出脛骨有裂痕,幸未完全折斷,不需接受手術,但需徹底休息約3個月修復骨折,現時她需接受物理治療。
尹耀宗說,女病人比賽前臨急抱佛腳,由每星期訓練最多8公里,劇增至每星期跑30公里,相信是創傷原因。
尹提醒,進行運動訓練需循序漸進,參與長跑比賽前至少訓練9個月,每星期練跑路線長短不宜增加10%。切忌強求極速取得運動成果,愈痛愈有效果、「No pain No gain」等屬謬誤。過度訓練亦可引致過度訓練症候群,使筋腱損傷疼痛、食欲不振、抑鬱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