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公院十年揭7548兒童疑受虐 6成未列社署資料庫

201805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研究報告發現,被虐兒童企圖自殺機率較普通兒童高97倍。
兒童被虐待若能及早識別跟進,可避免更嚴重後果,惟港大向政府提交的一份虐兒問題研究報告揭示,自2001年起10年間,醫管局前線醫護人員識別出超過7500名遭虐待兒童,但高達60%不在社會福利署虐兒資料庫內。負責研究的學者認為數字差距大,情況不尋常。
有傳媒報道,透過《公開資料守則》向政府取得港大2013年向政府中央政策組提交的虐兒問題研究報告,揭示醫管局醫護雖識別有7548名兒童被虐,但轉交社署後,4524名沒有列入社署資料庫內。根據社署指引,醫護人員懷疑兒童受虐,會通知每間醫院均有的虐兒個案統籌醫生,再轉介社署,按嚴重性決定是否報警。至於是否確立為虐兒個案,社署會召開由社工、醫護、學校社工及警方組成的多專業個案會議討論。
研究報告亦發現,被虐兒童企圖自殺機率較普通兒童高97倍,而66%施虐者本身是受害者,他們童年時曾受虐,顯示虐兒問題可能跨代重複發生。當年有份參與研究、現為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陳高凌指出,醫生會根據兒童傷勢及家人的說法,判斷是否懷疑虐兒個案,認為數字差距過大,並不尋常。他擔憂有個案在第一步轉介已流失,或轉介沒有召開多專業個案會議。
身兼保護家庭及兒童課社工的華員會社會工作主任職系分會主席梁建雄表示,只要是醫生轉介有傷痕的個案,都好大機會被確立為虐兒,相信個案不會流失。
社署回應指,該署和醫管局資料系統在搜集有關資料時,各自根據不同運作需要採用了不同的定義和基礎,故所提供的統計數據不能作直接比較,但雙方仍然落實了加強個案層面轉移資料的細節和安排。
署方續指,即使有部分個案在多專業個案會議內並未被確立為曾被虐待或有被虐待的潛在危機,多專業個案會議亦會就每一個案討論有關兒童及其家庭的需要及福利安排,並決定跟進個案的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