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習武有益 詠春強心肺太極治腰痛

201806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城市人常受腰背痛症和寒背等不速之客來襲,癌症病友則要與病魔戰鬥,復原需時。動作非硬橋硬馬的詠春、太極與氣功,其實一舉手、一投足也大有學問,有物理治療界功夫達人之稱的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方少萌以下將親身上陣,從物理治療學角度,解構現代功夫如何協助都市人擊退痛症及扶助癌症病友走上復康之路。
詠春:
着重搏擊元素,動作強而有力,「沉橋」等踢腳動作涉及全身肌肉運動。有研究指,每星期打詠春三次以上,每次維持三十至四十五分鐘,可達增強心肺功能,效果等同相若時間的踏單車運動量。
宜:詠春消耗量在功夫中相對較高,屬運動減肥之選。不過,在初階套路,例如入門基本功「小念頭」,靜態手部運動較多,運動量較低,以減肥為目標者需耐心持續學習一段時間基本功,才逐步學習運動量較高的搏擊動作。
忌:體弱長者與更年期後女性屬骨質疏鬆高危,進行黐手搏擊及膀手等反覆撞擊動作較易受傷。例如當肩關節屈曲,外展並內旋時,肩袖肌腱受到擠壓和損耗,可造成肩峰附近的棘上肌肌腱炎。體弱者應由教練單對單指導,制訂個人詠春動作。雖然曾有研究指,撞擊性運動「撞」得愈多或愈有效助骨質生長「儲骨質」,但建議趁三十歲前「撞」,風險較低。
太極:
動作緩慢,着重全身四肢舒展,例如為人熟悉的「切開大西瓜」等動作,剛柔並濟。陳、楊、孫、武、吳為太極主流五家,當中楊家伸展動作多,全套有八十多個招式,部分長者能做到十多招已十分厲害。
宜:有大肚腩及腹肌弱人士,易有腰椎前突問題,同時令背部向後傾造成寒背。太極拳時常要求拉直腰骨,令盆骨自然後傾,避免腰椎前突,並同時做出「虛領頂勁」,意指挺直頸椎,如頭頂被繩子拉住,長遠有助改善寒背問題,亦可減輕骨與骨之間壓力,有助減輕腰背痛。此外,太極涉及多種單腳站立及重心轉移動作,可訓練下肢肌肉神經反應、關節感應及平衡力。
忌:肥胖及少做運動者因下肢肌肉力量弱,反覆蹲下或長期屈膝九十度,容易令膝關節受傷。此外,並非所有派別太極的動作都較緩慢,不少人更創拳法自成一派,學習太極時勿輕視動作難度,應虛心求教。
氣功:
着重人體自然呼吸和身體動作協調,與「靜觀」訓練近似。進行部分動作時需輔以特定胸口呼吸或腹部呼吸方式。各派功夫都各自有一套不同的氣功。
宜:動作柔和,特別適合體弱人士。港大近年展開研究,發現為期六個月太極氣功訓練,有助癌友減輕電療後副作用,睡眠質素亦得到改善。例如鼻咽癌患者電療後會出現肌肉萎縮,牙骹以至肩頸肌肉收緊,口水分泌亦下降,食欲不振,透過氣功動作,如想像雙手手掌拼在一起時,捧着酸澀味道檸檬水,幫助癌症刺激口水分泌,舒展動作亦可防止肌肉萎縮情況惡化。此外,氣功亦能助改善血液循環,幫助乳癌康復者紓緩五十肩、手腳腫脹等化療副作用。
忌:有幻覺的精神病者較難進入放鬆狀況,不適宜練氣功,以免產生胡思亂想,令幻覺加劇,造成「走火入魔」假象。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