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收學費無從判斷 家長組織倡檢視整套制度

201806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張豔璿(左)認為應一併檢視教育局的整套制度。
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教育局審批直資學校、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加學費申請的準則和程序,以及監管學校收取學費的制度。
教協會長馮偉華認為是好事,指有關學校的調整學費機制缺乏透明度,只有一小撮人知道,儼如「自由市場」,有學校的學費加幅較大仍會獲教育局批准,由於不知道機制,根本無從判斷加幅是否過大或濫收,令公眾對收費是否合理存疑,認為申訴署主動調查,有望令公眾、特別是家長了解學費調整機制,以及加價的理據是否充分。
革新教育家長同盟召集人周勁倫歡迎申訴署主動調查,指家長不清楚學費加幅審批制度,教育局亦很少主動披露,「大家都唔知發生咩事」,舉例直資學校學費差異甚大,每月1000港元至7000港元都有,部分學校亦可能數年不加,但「一加就加好多」,家長無法知道是否合理。他續指,學習並非商品,入讀學校是6年的投入,家長讓子女入讀時,未必預算到未來數年會面對學費驚人升幅,認同審批機制透明度應提升,又建議設立制度,要求學校提供未來6年預算的學費升幅,讓家長作好準備。
家長聯盟發言人張豔璿認為,教育局現時批予官校及津校學生的資助金額,如何計算出來、用以提供何種服務、有幾多年無調整過等,均同樣欠缺透明度,而這類才是大部分學生正在就讀的學校,直資、私立及國際學校學費調整事宜當然可以調查及檢視,但認為亦應一併檢視教育局的整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