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游泳耳」霉菌傳惡臭 勿用棉花棒硬挖

201807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夏日炎炎,泳客碧波暢泳,容易引致「游泳耳」。
陽光男愛游泳,每逢夏日狂練水,但走到海灘,他發出的陣陣臭味總惹旁人注視,全因「游泳耳」累事。患上「游泳耳」,耳窿會長滿霉菌,嚴重會發出難聞臭味,耳鼻喉專科醫生指,耳入水後處理不當為主因,夏天求診特別多,佔整體個案約三成,年紀最細只得半歲。要避免耳朵變霉菌溫床,水上活動或洗澡後,如耳朵入水勿強行用棉花棒等異物「硬挖」,簡單用風筒對準耳孔一吹,水分已能蒸發得無影無蹤。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洪致偉指,「游泳耳」實為外耳道發炎,患者會感到耳痕、腫痛、流膿及有不平衡感覺,主因是耳朵入水所致。他解釋,一般人耳道只有七至八毫米寬,易積水,會令耳道皮膚受細菌或霉菌入侵,在海灘或泳池暢泳的感染風險無異。
近日,一名向洪求診的三十多歲男子,入夏後天天游泳,卻未有正視耳朵入水,自行以棉花棒挖耳,誤將棉花遺留耳道,更持續個多月未有取出,直至劇痛才求醫,但耳道已發霉,棉花夾出後帶有強烈異味。洪預計,男病人需以儀器吸走耳道水分,為期三星期,才能治癒。
耳道受細菌感染,需以抗生素治療,坊間耳藥水或耳液都不太奏效,因不能殺菌。求診個案中,包括只得六個月大的寶寶,不排除是家長替嬰兒洗澡時不慎令其耳朵入水卻未有察覺,引起發炎:「小朋友最難處理,唔肯畀醫生吸走耳水或滴藥,只能食藥。」
耳朵入水常見,清理不善可引致發炎,嚴重甚至損害耳膜功能。洪提醒,糖尿病人因血糖高易誘發炎症,如需長時間游泳和進行水上活動,應戴上耳塞,如耳朵入水,即時可將頭側向一方,用雙手輕拍讓水流出,另一妙法是以風筒輕吹耳道,數秒已可令積水蒸發。切忌亂用異物挖耳或請別人採耳:「棉花棒等物件易挖損皮膚,更將外來細菌帶入耳道,愈搞愈嚴重。」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