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初中主題學習日 認識中國歷史與文化

201807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學生們在介紹中國服飾文化。
元朗天主教中學校訓為「地鹽世光」。為了配合校訓,該校以S.A.L.T.作為學校特色。S為科學SCIENCE,A為藝術ART,L為關愛LOVE,T為科技TECHNOLOGY。日前,該校通識科及人文學科領域特舉辦為期兩天的「初中主題學習日」,讓中一及中二同學透過不同活動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基本法的制訂及實踐情況,實行非一般的國民教育。
該校通識科科主任吳凱盈老師表示,基本法對學生來說較為沉悶,希望以生動的模式讓學生作主導,寓學習於娛樂。加上活動回應學校S.A.L.T.課程特色,「實體製作」需要學生的創意,正配合ART藝術的發展,而「家政項目」則配合TECHNOLOGY科技的發展,對祖國的關懷是LOVE。
主題學習日的序幕為認識「國家的文化歷史」講座,校方特別邀請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董吳玲玲女士與同學分享。
在活動進行前,中一同學已按自己興趣,選擇參與研習的項目,可供選擇之項目包括有「實體製作」、「家政項目」及「體育競技」。無論同學選擇「實體製作」或「家政項目」進行研習,他們均需於小組匯報日闡述研習對象背後的歷史涵義。如「家政項目」獲得表現優異獎之組別,他們烹調的是四川名菜「宮保雞丁」。同學透過研習,會了解到所謂「宮保」,其實是光緒二年任四川總督丁寶楨的榮譽官銜。丁寶楨喜愛烹調,治蜀十年,爲官剛正不阿,多有建樹,故清廷爲了表彰他的功績,在他死後追贈為「太子太保」,而他創出的菜式更因而得名「宮保雞丁」。
取得「實體製作」表現優異獎的組別,其研習對象為中國的「門」。「古語有云:『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中國古代將一個家庭的家風稱為『門風』,將一個家族的資望稱作『門望』。一個家庭的子女要嫁娶,便要選擇與自己家庭在地位、財富方面相當者,稱為『門當戶對』。」該組同學更表示一扇大門,不單純是一個出入口,更是一個家庭的代表,一個家族的象徵。因此滿門抄斬,稱為「門誅」。他們在展示自己的實體製作時,更指出中國門的種類及其背後的文化寓意。
至於「體育競技」方面,選擇參加此項目的同學會在比賽前進行有關基本法文章閱讀及影片欣賞,並需熟讀一百條與人文學科及中國歷史有關的題目,如「中國政府運用哪項『水利工程』將水資源由南方輸送到北方?」「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哪個國家佔領?」「漢武帝開通往西域的道路,後世稱為甚麼?」「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名稱是甚麼?」這些均是學生平日感到枯燥沒趣的東西,但要在每項競技活動中取得勝利,方可有權回答問題,於是各組成員均為爭取答問機會而全力以赴,誓要成為得分最高的組別。
而中二同學則會參觀選舉資訊中心,使他們了解香港舉行的選舉,如行政長官選舉、立法會選舉和區議會選舉,皆經過周詳細密的計劃和安排,選舉如何達致公平、公正和誠實。當中同學會進行模擬投票及點票,一連串的活動可使他們明白選舉對本港政治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構思「體育競技」的人文學科領域負責人何家健老師表示,有關項目以領域課程為基礎,透過競技遊戲,如拋水樽、呼拉圈、跳大繩等,將有關課題知識連繫起來,深化學習,容易令學生積極投入,提高他們對學習基本法的興趣。同學為了爭取勝利,會熟讀問題內容,間接建構了學生對中國國情、港情及基本法常識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