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戰下尋零售商機
201807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最近茶餘飯後的話題一定是中美貿易戰。美國藉着中國對美國的知識產權侵略而掀起戰幕,無論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抑或香港恒生指數均應聲下跌,蒙受損失的股民和持有股票的公司自然怨聲載道,抱着悲觀迎接貿易戰到來。筆者認為凡事兩面睇,既然有危必有機,以逆性思維可以從中尋找今次貿易戰帶來的種種機遇。
悲觀情緒主要由股市波動產生,由美國總統在三月二十二日簽署總統備忘錄開始,借題中國對美國知識產權的侵犯,並向中國的500億美元產品徵收關稅,世界各國股票指數立即大跌,對股民和持有投資股票的公司造成損失。雖然中國方面一直保持克制及開放態度與美國談判協商,但股市表現則以美國對貿易戰的決定而主導,談判至今,迂迴曲折,特朗普更變本加厲擴大徵收關稅範圍至總值2,000億美元的6,000種產品,市場完全無法捉摸美國在貿易戰的動向。
按香港目前的經濟狀況來看,由於本地需求持續,今年第一季按年增長已達4.7%,過去平均增幅只為2.7%,零售業銷貨額在今年4月份甚至有12.3%增長,所以香港本身擁有的良好基礎和剛性零售需求,在貿易戰中暫時仍有抵禦力。筆者從事食品業的零食種類,以包裝、代理多國食品、建構品牌策略為主,另外亦有自營零售店。零食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最重要是在衞生和質量把關,並不似電子產品需要高科技和投入大量資金去研發,這類快消品行業入門門檻比較低,所以市場產品繁多,大部分消費者以認定品牌作為選擇,在貿易戰中暫時仍未有發現直接影響銷售,尤其具有品牌的產品銷售更可攀升。
雖然股市震盪,但目前消費情緒仍然良好,消費力沒有因貿易戰而下降,相比兩年前個人遊來港數量急降可說是小巫見大巫。貿易戰影響人民幣貶值,採購國內產品成本因此下降,可增加貨源由中國來港銷售。另外,人民幣貶值令到香港人可以更廉宜往中國消費。中國在貿易戰的反擊之一,就是向美國鮮果和堅果類產品增加關稅,近年美國堅果因為收成問題和中國的大量採購引致價格不斷提高,如果中國實行提高徵收關稅,可能引致堅果價格下降,便可以低價購入此類食品在港銷售,並可吸引更多個人遊來港購買。
不過,如果不能解決和減低中美貿易戰的條款或貿易戰不斷加劇或長期拉鋸,必定影響社會的情緒和降低消費力,一直隱藏的不明確因素和危機始終可對香港中期、長期造成負面影響,但世事永遠是危中必有機,到時可能需要以更大的價格折讓、尋找不同商品的來源或因應市場的變化而改變市場策略去應付。
香港品牌發展局副主席黃偉鴻
名家點評中美貿易戰,即上東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