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蜻蜓達70種 環團憂發展破壞棲息地

201807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首次於大嶼山紀錄到的碧翠蜓晝伏夜出,極難得見。(綠色力量提供)
港府近年銳意發展大嶼山,並提出「北發展、南保育」的路向。有環保團體就於大嶼山進行蜻蜓調查,兩次共錄得超過七十種蜻蜓,佔全港蜻蜓種類逾一半,當中包括易危及近危的品種。團體認為大嶼山的淡水生態豐富,惟現時正面對不少威脅,故要求政府保育大嶼山重要河谷及其河口,避免發展這些區域,亦須保護該處水質。
綠色力量在一二年及一五至一六年期間,分別於大嶼山六個地方包括東涌河、黃龍坑、梅窩及大澳等進行蜻蜓調查,涵蓋各種淡水生態,而調查員以步行方式利用肉眼及望遠鏡觀察蜻蜓成蟲。調查首次在大嶼山發現其中十五種蜻蜓物種,如漁護署評估為本地不常見的北部灣爪蜻、碧翠蜓等;另外亦於東涌錄到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易危」的斑灰蜻。綠色力量表示現時正進行新一次調查,但暫時未有結果。
綠色力量指,大嶼山擁有豐富的淡水生態,包括高山河溪、河口紅樹林及蘆葦床等,目前仍有大部分區域未有正式的調查,相信還有更多蜻蜓物種有待發現。惟現時大嶼山環境面對不少威脅,不少發展項目將於大嶼山進行,當中更包括蜻蜓棲息地。而東涌河及紅樹林的位置附近亦出現非法堆填及貨櫃場,污水被排到溪澗,污染淡水生態。
團體又指,黃龍坑等地河溪的下游基本上已渠道化,原本天然的河床被鋪上石屎,令蜻蜓失去棲息地。雖未有數據證明令蜻蜓數目減少,但相信如渠道化情況持續,對蜻蜓的生態有負面影響。故綠色力量促政府避免在天然河溪的河床及河濱進行挖掘、填土或任何土木工程,以及禁止傾倒廢水或廢物到河道和雨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