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透視:一步一腳印 登山者自己山路自己修

201902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義工在漁護署人員指導下,合作修建行山徑。(陳德賢攝)
行山遠足成為潮流,登山者每踏一步,又有否留意到腳下每級路徑,是由義工一手一腳鋪設而成?有行山愛好者形容自己是大自然的破壞者,為前行亂踏山路,但考慮到要保護環境,毅然報名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的計劃,在公餘時間「落手落腳」維修山徑。計劃的目的是培訓一眾有心行山人士活用不同天然資源,如木材、石頭等,協助漁農自然護理署修築行山徑,推行「自己山徑自己修」。
當日6名全男班義工出動,於漁護署西貢企嶺下管理站整理工具及木頭後,各人手執鐵錘及泥鏟,浩浩蕩蕩出發前往西貢麥理浩徑,維修上月初剛完成鋪設的山徑。山徑原本只有散沙及亂石,義工聽取漁護署人員意見後,逐步維修有問題木梯,如填補木梯與山路的空隙,又在該署人員指導下,用不同工具合作修建去水路,防止山路水土流失。義工連職員共8人,2小時成功修築10多級木梯。
義工去年8月參與綠惜地球推出的「共築可持續遠足山徑─無痕山林教育計劃」,接受2星期培訓,學習利用天然材料建造山徑,如去年颱風山竹所遺下的木頭、山上隨處可見的石頭等。55歲科技公司老闆麥兆基行山年資逾10年,他指「我哋走上個山到係咁行、係咁踩」,曾對山徑造成破壞,冀為保護山徑出分力而參與義工計劃。
從事銀行業的潘寶恩行山經驗亦達20年,他說,以往認為由他人修建行山徑是理所當然的事,「個個都係咁行,爛咪由佢」,但加入計劃後發現維修山徑需不同知識,如不同山路所用的材料不一,現時每次遠足均會反思應如何保護行山徑。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表示,目前有60名義工已接受有關維修技巧、使用工具等培訓,並協助漁護署維修逾10次。香港有多條行山徑,但該署欠缺足夠人手應付行山徑的維修工作,義工便成為得力助手。計劃強調「可持續」概念,故山徑以天然材料為主,盡量減少使用非環保的物料。本年底將開設第2期訓練,提供60個名額,市民只需年滿18歲及具行山經驗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