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鬧市衞生差政府防疫渣 增散播風險恐交叉感染

201905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三宗大鼠戊型肝炎新個案襲港後,衞生署昨再公布三名患者的病毒基因序列,證實全屬「C物種戊型肝炎病毒」,即與本港去年首次發現、亦屬全球首見的大鼠戊型肝炎個案的基因序列相同,顯示該病自去年起一直在社區蔓延,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估計,全港有兩成老鼠帶有戊型肝炎病毒,今次一次過有三宗確診個案屬不尋常,在流行病學上已屬社區小型爆發,料尚有十至數十宗個案未確診。一場繼○三年蝙蝠傳播致命沙士病毒後的動物傳播疫潮或一觸即發,港府防治及滅鼠工作卻歎慢板,有立法會議員昨要求當局急召開傳染病專家會議。
目前全球僅有六宗大鼠戊型肝炎病例,香港已佔五宗,並錄得一宗死亡個案,該病會否繼九七年H5N1禽流感及○三年襲港的沙士疫症後,成為另一個重創香港的風土病?何栢良昨表示,全港料有兩成老鼠帶有戊型肝炎病毒,滅鼠工作已刻不容緩,衞生當局更應立即抽驗各區的老鼠檢驗病毒基因是否有轉變,及老鼠間有否大規模的大鼠戊型肝炎爆發個案,以找出感染源頭。他批評政府仍沿用一年前的鼠患數據,非常荒謬及不理想。
大鼠戊型肝炎的傳播途徑與老鼠糞便有關,專家懷疑老鼠爬過及污染人類食品、餐具,及在社區生活環境留下尿液、糞便,均可能導致市民使用餐具及進食時中招,甚至昆蟲接觸老鼠糞便後再污染人類食物或餐具等,造成交叉感染,亦是傳播途徑之一。
另一危機是這款肝炎會否轉向人傳人,何栢良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認為,現階段暫沒有證據發現大鼠戊型肝炎已人傳人,但若病毒變種,則要小心。薛達解釋,新增三宗個案的家居接觸者暫未發現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現需觀察患者的家人會否染上同類病毒,並密切留意病毒會否出現基因突變。
何續指,近日天氣轉熱,擔心鼠患會進一步惡化。從已知個案可見,患者都有長期病患,而大鼠戊型肝炎可引致急性肝炎,如有嚴重慢性病的病人受到感染,亦可引致慢性肝炎,並提醒長者及長期病患者要特別小心,確保要徹底清洗及煮熟食物等。
被問及貓若捉帶病毒老鼠,或鼠屍被曱甴等爬蟲類動物接觸,會否造成另一波傳染﹖薛達指出,現階段未有證據證明相關的結果,會再密切觀察,但若其他昆蟲接觸過受感染的老鼠,然後接觸人類的食物,則病毒有機會傳至食物,市民吃下便會感染病毒,因此進食前要煮熟食物,吃剩的食物要放入雪櫃,不要外露。
家庭醫生林永和認為,夏天是傳染病高發季節,提醒市民回家後或進食前應要立即清潔雙手,最好用殺菌潔手液或酒精搓手液洗手。為預防食物受到污染,任何新鮮食物或熟食最好存放在雪櫃內。他又說,外賣食物在送出前或多或少已在餐廳擺放一段時間,容易因天氣熱變壞,且有機會在無人看管下被蟲鼠接觸,若餐廳將食物存放在後巷等鼠患出沒地方則更加高危。如果市民擔心,在家自行煮食始終較有保障。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確實傳播途徑尚未明,而一般導致人類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則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如飲用遭糞便污染的食水傳播。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昨要求,政府盡快就疫情向公眾交代及開會討論,並就大鼠戊型肝炎多作宣傳。亦有議員因應大鼠戊型肝炎來勢洶洶,要求當局召開傳染病專家會議,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正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會徵詢傳染病專家意見,以盡早確定感染源頭及途徑。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各界剖析香港沉淪禍因,即上東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