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改評估機制 長者或不能同時輪院舍及社區照顧

201905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截至上月底,有4.1萬人輪候政府資助的住宿照顧服務。
社會福利署年底將完成更新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接受評估後的長者,在新機制下將不能同時輪候政府的資助院舍及社區照顧服務。更新一事被社福界質疑「做靚盤數」,減少輪候院舍人數,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否認有關說法,解釋指新機制是冀將長者服務的重點放回社區支援,強調長者輪候院舍時仍可得社區照顧服務,未來會到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交代詳情。
社署2003年起實施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為長者作登記及評估後,會為他們編配及輪候受政府資助的長期護理服務,包括安老院、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等。社署資料顯示,截至上月底,有12,547人正輪候社區照顧服務,輪候時間約19個月;另有41,073人輪候政府資助的住宿照顧服務,其中輪候津助及合約院舍的時間長達39個月。
目前已接受評估的長者可同時選擇輪候院舍或社區照顧服務,但新機制下或不設「雙重選擇」。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主席馮妙霞批評,政府此舉是為縮短津院輪候時間,亦是為強迫長者使用社區照顧服務券鋪路,以社區照顧的藉口將長者服務市場化,變相「益晒私院」。
羅致光指,更新的機制由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的顧問團隊制訂,參考加拿大、澳洲、美國等地的經驗,目的冀提供更加切合長者需要的服務。
社署回應指,新的評估機制能更有效分辨長者的不同需要,及識別長者的長期護理服務需要。此外,機制將優化長期護理服務配對,以確保最有需要的長者能優先接受服務,避免長者過早入住院舍。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當局更新機制是玩弄數字遊戲,只會令更多長者因擔心沒安老院宿位而加入輪候院舍,延長輪候時間,私營院舍終成得益者。他又指,現時社區照顧服務亦要輪候長時間,促請政府增加人手及資源,加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