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長者避免再跌倒 防跌意識要提高

201905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梁婆婆之前的防跌意識不高,經常跌倒,現已大大改善。(何量鈞攝)
長者跌倒與家居環境息息相關,改善家居環境達致安全尤為重要。北區醫院與區內一間社福機構成立北區長者家居安全醫社協作計劃,兩年來為區內長者提供防跌輔助工具,以及教導他們防跌技巧,提升長者出院後的生活質素。75歲的梁婆婆便在一次跌倒後,經醫社團隊照顧及教導防跌知識,在家中活動時亦額外小心。
香港65歲及以上在社區居住的長者中,每5人便有1人曾跌倒,當中約有75%會受傷,包括頭部創傷和骨折;至於家居意外當中,90%以上是由跌倒造成。北區醫院部門經理(職業治療)程偉建表示,部分北區長者生活儉樸,他們晚上不會開燈,或不穿鞋走路,雖然沒有研究數據顯示這些行為與跌倒有關,但感覺上此類生活習慣會出現較高的跌倒風險。
跌過的長者出現再次跌倒的機會也較高,他們會因害怕再跌而避免外出,減少與外間接觸,在受傷後自我照顧的能力亦會大大降低。該計劃兩年前開展,透過職業治療師在長者跌倒後首30天的「黃金期」,教導他們防跌技巧及使用防跌輔助器具,改變長者的行為習慣,並會為出院長者作防跌評估及家居安全規劃。
另一方面,社福機構蓬瀛仙館派出義工進行持續探訪,加強管理病人出院後的生活及家居習慣,並會贊助購置安全輔助器具,解決長者經濟上的壓力。程偉建說,根據理工大學在2011年的一項調查,554名65歲以上的社區生活長者,有2成人會出現跌倒,而參加該計劃的187名長者,只有約14%成會出現跌倒,情況大大改善。
北區醫院高級職業治療師高淑蘭表示,義工團隊都來自區內的年輕長者,他們熟悉該區的文化,較易與長者建立社區互助網絡。若在家訪時沒有職業治療師陪同,他們會執行職業治療師的指引,持續跟進病人出院後的行為習慣及家居環境等,避免病人的生活習慣故態復萌。
北區醫院一級職業治療師盧頴唐表示,梁婆婆之前的防跌意識不高,經常跌倒,兩年前因在家中執起筷子時不小心跌倒,引致左肩膀受傷及骨裂,其後檢視梁婆婆的家居措施,為她提供能拾起物件的長柄夾,並向她教授防跌技巧,梁婆婆現時出現跌倒的情況也減少。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