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豬隻幹細胞EPSCs 盼減染非洲豬瘟風險

201906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劉澎濤(右)表示,希望豬隻幹細胞研究成功後,能為人類提供器官移植。(林祐權攝)
本港再在豬隻身上發現非洲豬瘟,情況令人憂慮。香港大學與外國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在豬隻早期胚胎中取得幹細胞(EPSCs),團隊指,如能改造豬隻的幹細胞基因,不但對動物健康及食物生產帶來重大幫助,也直接促進生物醫學研究,日後或可減低豬隻感染非洲豬瘟的風險
港大生物醫學學院和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組教授劉澎濤表示,由於豬隻的基因與人類相似,外國早前便有其他研究,透過運用豬隻的多功能胚胎幹細胞(ESCs)進行基因編輯,從基因改造的豬隻身上取出心臟,成功移植到5隻患病的狒狒身上,當中沒有出現排斥,結果有5隻能平均存活6個月。
劉續指,團隊今次在豬隻早期胚胎中取得的幹細胞(EPSCs),即擴展潛能幹細胞,是全能幹細胞的一種,具備分化為胚胎及胚胎外細胞譜系的潛力,相信能夠進行基因編輯的效果會更高。他提到,本港目前的器官捐贈率低,若透過基因編輯豬隻EPSCs幹細胞,能成功移植豬隻的器官到其他動物身上,將來有望為人類提供器官移植。
劉又謂,團隊早前亦能成功從人體身上取得EPSCs胚胎幹細胞,由於人體的EPSCs可產生大量胎盤滋養層細胞,有助研究妊娠併發症疾病如子癇前期及流產等,期望可讓不孕婦女成功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