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校服百年演變 款式創新格仔變主調

201909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學生們趕在開學前購買校服,迎接新學年開始。(黎忞攝)
明日開學日,相信家長早已為子女預備校服迎接新學年開始,而香港的校服文化可追溯至上世紀二十年代初,聖保羅女書院要求所有學生穿着校服,以加強學生的歸屬感,而校服亦可識別所屬學校,提醒穿着者的學生身份。過去百年,校服已有很大的轉變,近年愈來愈多學校不再硬性規定學生穿着校褸,甚至自由選擇穿着運動服或校服上學,但經營校服生意多年的商人認為,始終穿着校褸及「正統校服」,才「似番個學生」。
本港校服款式眾多,由傳統名校的女生旗袍、格仔裙和水手服最為經典,以至最普通的淨色連身校服裙,都是不少市民心目中熟悉的校服款式;而男生校服就變化不大,款式較為單一,一般為淨色的恤衫配長褲。為約200間學校提供訂製校服服務的金綸服裝有限公司,其董事總經理林松坡表示,現時學校對校服的款式要求愈來愈多,例如不少學校的校裙改以格仔為主調,他們準備的格仔布就有數十以至過百款。
近年不少學校為了讓學生穿着較靈活及舒適的校服上學,不再硬性規定學生在冬天時穿着較重身的校褸,改為穿着棉襖、運動外套等款式替代。林認為,學生「打番條呔、着件校褸,似番個學生,個人都整齊啲」,現時不少學校更改校服款式時,選擇不再保留校呔及校褸,甚至可以穿着運動服上學,「同便服冇乜分別」。
學校更改校服款式時要求愈來愈多,令校服商需要更多空間儲存不同的布料,加上布料的成本亦不斷上升,令校服商利潤愈見微薄,在受員工工資及物料漲價所影響,校服每年只加價約2%-3%,經營更加困難。林自言繼續經營只屬社會責任,期望以相宜的價格向家長及學生提供優質的校服;就算有新的學校邀請,他亦不會參與報價,現時公司製作校服的承受量已經飽和,無法再為其他學校製造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