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發展用地離郊野公園最近僅15米 環團斥開壞先例

202012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位於郊野公園附近的馬鞍山村亦是改劃一部分,一旦成功或面臨「滅村」。(陳彥婷攝)
郊野公園邊陲地再次引起關注,規劃署向城規會提出改劃位於馬鞍山村路及樟木頭村附近9幅綠化地帶,用以興建發展房屋或作社區發展,其中有1幅被選為興建私營房屋的土地,被環保團體發現與馬鞍山郊野公園不足15米,是政府首次劃近距離在郊野公園附近發展,另1幅有意興建公營房屋的則僅距離35米。
多個環保團體今(14日)在改劃選址就其中7幅用地過分貼近郊野公園抗議,認為綠化帶具分隔市郊作用,批評政府改劃綠化地帶為手段,等同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用地,會建立壞先例,長遠會令政府在向郊野公園動刀,呼籲市民在本周三(16日)諮詢期完結前去信城規會,反對改劃,又促請政府尊重土地大辯論中的市民意願,發展更多棕地。
長春社、綠惜地球、綠色和平、環保觸覺等8個環保團體今派出4名代表,在馬鞍山郊野公園附近地方政府計劃改劃地點,拉起「保衞郊野公園」橫額抗議。環團表示,根據《馬鞍山分區計劃大綱圖》擬修訂的項目,政府打算改劃其中的7幅綠化用地,用作房屋、政府、機構或社區發展用途,惟位置非常貼近郊野公園,其中1幅2.73公頃,位於馬鞍山村路上段的綠化地帶打算發展為私營房屋,興建9幢樓高18至27層的住宅,當中與郊野公國最近距離只有「一路之隔」,現場所見只能讓一車通過。
環團利用地理資訊地圖量度,發現該路與郊野公園距離不足15米;另一幅鄰近信義新村的2.26公頃綠化地帶,打算發展為3幢樓高38至42層的公營房屋,與郊野公園距離亦不足35米,地盤的部分邊界甚至與郊野公園界線重疊。另外,政府亦打算在住宅用地附近,劃出另外3塊土地興建食水及海水配水庫、小學、抽水站等設施。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政府計劃在郊野公園如此近距離發展,屬多年來首次,他指政府在2013年時,為24幅綠化土地檢討,望改劃作私人發展,最近的為石硤尾大窩坪的項目,但距離郊野公園亦有70多米距離。他指政府從未有明確定義郊野公園邊陲用地,但是次改的綠化用地與郊野公園距離相近,認為與直接發展邊陲用地無異。市民早在早年土地大辯論諮詢中,8成市民希望首先發展棕地,保留郊野公園邊陲用地,認為是次改劃違反其結果,亦擔心改劃成功會成為最壞先例,為政府日後向郊野公園動刀作好準備。
他指綠化帶有助作為發展地區與郊區的緩衝區,而且馬鞍山位置有林地,植有10至12米高的大樹,其植物分布與成熟的次生林(Secondary Forrest)相似,有一定生態價值。在施工地盤附近亦有被列為「香港稀有及珍貴植物」的黏木,政府早前文件指地點,發展會砍伐幾3,560棵樹木,相信黏木亦為名單之例。另,在計劃發展的綠化地帶附近,亦涉及3個2至3級歷史古蹟,包括選礦廠,礦洞,現時政府仍未就工程對古蹟影響進行評估。
綠色和平項目經理朱江認為發展應有原則,不可逆轉的天然資源應放到最後,現時在港的棕地數目在過去三年有擴散迹象,估計現有1,500公頃,面積如1,500個大球場。他批評發展局不要在棕地發展上「走數」,應在規劃發展中涵蓋更多棕地以應對房屋、民生等要求。
環保團體希望市民在本周三諮詢期完結前去信城規會反對計劃,另早前發起聯署,要求政府擱置項目,現時收集到大概200個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