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血管瘤增生影響進食及說話 可做手術切除

202105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舌頭血管瘤嚴重時可影響患者日常進食及說話。(受訪者提供)
有嬰兒出生時臉部或頸部會出現大面積紅印,成年人也會有類似情況,這些紅印可能屬於血管瘤的一種。然而,除臉或頸部外,口腔亦會有機會出現血管瘤。口腔血管瘤一般出現於腮、嘴唇、舌頭,雖大多血管瘤其成因不明,但由於大部分均為良性,如果血管瘤無甚徵狀則不需要特別處理,但如果有凸出、容易出血、影響日常進食及說話等情況,患者可選擇求醫,做手術切除。
血管瘤主要分為兩種,一為嬰兒型或稱草莓狀血管瘤,多於嬰兒身上發現,顏色較鮮紅且生長速度快,一般於嬰兒初生階段內變得腫大,惟2歲後會逐漸減退,並大多數於患者6至9歲時自動消失。第二種則為先天性血管瘤,由於患者自出生開始便有潛在血管瘤,雖然此類血管瘤未必會顯現,大多只是潛伏於體內,惟受刺激時,如血管瘤生於口腔內,而患者不停咬到舌頭,便容易激發其內皮細胞增生,從而形成肉眼可見的血管瘤。
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生周立強建議,現時大部分血管瘤成因不明,就口腔血管瘤而言,除非有明顯凸出,導致容易咬傷出血,甚或影響日常生活進食及說話,否則不需要特別處理或求醫。他指,患者容易將口腔血管瘤,誤以為是上火,但如口腔內出現一塊平坦紫紅、紅印,重複咬傷過後突出出血,通常均為口腔血管瘤。
口腔血管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激光治療或使用硬化劑使其收縮。有患者表示,其口腔血管瘤10多年來一直反覆出現,初期血管瘤非常細小難以察覺,後來進食時因不斷咬到、甚或滲血,雖然會慢慢消退,但1年內也會出現約2次,嚴重時更影響進食和說話,故決心求診治療。周醫生表示,手術後傷口通常需約1星期康復,而同一位置雖然不會復發,惟其他位置仍有可能再出現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