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堅離地政府 窮住戶何辜

202110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覓地懶,建屋慢。基層市民輪候公屋愈等愈耐,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5.8年才有望上樓,遠遠拋離政府的3年上樓目標。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有議員關注房委會「輪候公屋3年上樓」的承諾是否已不合時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死撐」目標不變,估計按現時數字,約10年後公營房屋供應就可滿足需求;不過此期間又會有新申請者,他直言要「十幾至二十年可以做到(達標)」。
議員李慧琼於會上批評政府根本無法承諾具體何時能做到公屋「3年上樓」的目標,令市民認為當局不夠決心追趕目標。另一議員梁志祥提到房屋供應「頭輕尾重」,認為短期內可增加的房屋供應少,建議政府以全民動員方式,加快建屋,例如要求港鐵等有能力的機構響應。而議員劉國勳則關注日後的北部都會區在發展上可否增加地積比,務求地盡其用。
陳帆回應指,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量為33萬伙,而未來10年的需求為30.1萬伙,假設若中間無額外新申請者,於10年後的供應可滿足需求。不過,陳承認期間總會有新公屋輪候人士,目前未有肯定數據,例如新增的輪候人數等,當局會盡力朝目標進發。
本港未來5年內除房委會提供單位外,短期內將依靠過渡性房屋供應,現金津貼及劏房租管,解決房屋問題。陳稱將研究空置校舍改為過渡屋,另有工廈業主申請全座改裝,惟因安全配套等問題未能成事。
至於北部都會區,陳指該區土地因以往不同的土地用途規劃,建築比率相對低,計劃將來發展時,會研究提升地積比,相信房屋用地供應增加後,公私營的房屋供應亦可提升。
本港堪稱國際城市,卻有逾22萬劏房人士以豪宅呎價,屈居於狹小劏房之中,令人蒙羞。立法會昨日三讀通過《2021年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草案》(下稱劏房租務管制草案),規定劏房業主續租租金加幅以10%為上限,並須為租客提供4年租住權保障等。此草案刊憲後3個月,最快明年1月下旬生效。惟條例最終未有訂立起始租金,變相讓業主任意開價。多名議員及團體狠批條例漏洞多多,勢令劏房市場出現「加租潮」;另有業主代表料會有約一成劏房業主退出市場,推算至少逾兩萬劏房戶因而流離失所,形容大批劏房戶「一係捱貴租、一係瞓街」!
立法會昨日以37票贊成、2票棄權下,通過三讀劏房租務管制草案。草案建議劏房續租時租金加幅以10%為上限,同時設立「2+2」的優先續租權,即租戶可連續租住4年。但草案未有規管每份租約起租時的租金,即起始租金,惹來批評。議員葛珮帆直斥香港作為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但竟然逾20萬人居住在劏房及籠屋等,形容需在立法會審議有關草案實在「好醜」。她指出本港劏房已存在「十幾廿年」,對政府以缺乏數據為由拒絕設立起始租金說法感到不解。葛又提到,有大學畢業生為免收入超過公屋入息水平,特意尋找低薪工作,令原本可以十分上進的年輕人,為求房屋而無奈「躺平」,反問如何不怨恨政府。
條例草案委員會主席鄭泳舜則表示,其主力服務的深水埗區劏房不斷增加,情況令人不忍卒睹。他指劏房戶差劣的居住環境,往往出現消防安全和衞生問題,促政府於搜集到更多數據後,在兩年後實施起始租金。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批評草案漏洞甚多,除未有訂定「起始租金」、維修責任又不清不楚,擔心劏房經營者可藉條例生效前的「空窗期」避過管制。
議員石禮謙直指劏房問題不是房屋問題,而是社會問題,認為社會要共同富裕,要平等資源,只可惜社會在衣食住行都相當不平等,「樓價高但人工無增長」,而且有不少無良業主。他更提到不少長者勞碌一生,但每年有5,000至6,000人死在劏房、籠屋,批評政府政策拖延時間,起屋需時長達20年,供應少導致價格高企,促請改善程序,加快起樓。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聽到議員的聲音後心情非常沉重,但心靈亦受到洗滌。對於未有設立起始租金,他重申因為每個單位的位置和質素不一,因此政府在未掌握劏房市場的數據下並不適合製訂。陳指差估署將會成立專責小組,並以不同渠道宣傳新的規管制度、設立部門熱線回答市民查詢,以及擬定個案調查和執法的措施。
劏房戶張女士表示,與兩名子女同住觀塘一個80呎單位,每月需交租5,000元。其業主表明因應租管即將成立,因此加租500元,加上單位要維修,他們只住了一年被業主迫遷,最終他們無奈搬離單位,更只能找到更貴租、租金約6,000元且差不多呎數的單位暫住。
香港業主會會長佘慶雲指當初正是政府起不夠公屋,令劏房行業應運而生,如今政府推出劏房租管,料條例通過後,既無新業主願意入市做劏房生意,現有劏房業主會退出市場,本身經營4間劏房的他指,已將相關單位賤價售出「退場」,他預計約一成劏房業主退出,估計逾兩萬劏房戶要另覓住處,「當他們同時間搵房住,租金自然高,勢捱貴租或等瞓街」。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