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三讀通過引入海外醫生草案 政府冀應對公院人手短缺惡化

202110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立法會今早(21日)續會,通過二讀辯論引入海外培訓醫生的《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多名議員支持有關修訂,但認為並非引入海外醫生就能解決醫生短缺問題,促優化醫院管理局運作。議員其後投票,於39票贊成、1票反對下,三讀通過修訂條例草案。
有關草案修訂容許在認可非本地醫學院就讀的港人,以「特別註冊」的形式,回港在公營機構任職5年或以上,在本港免試註冊,以解決本港醫護人手不足問題。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希望今次修訂可吸引醫生來港執業,政府會立即籌備並爭取在10月底公布特別註冊委員會名單,在11月開展第一次會議。她又稱政府會就專科門診成立全新平台,稍後公布專科醫生人力推算結果,並會檢視專科應有配套等。此外,她指會盡快與4所公營醫院商討特別註冊醫生的評核模式及內容,以及透過經濟貿易辦事處、醫管局、衞生署網絡想外地做好宣傳。
另外,法案委員會主席、議員葛珮帆在會上表示,本港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存在已久,惟醫學界過去多年一直拒絕輸入海外醫生,質疑業界是「醫生霸權」。
飲食界議員張宇人指香港一直把海外醫生拒於千里,是因為有部分只維護自己利益的本地醫生誤導市民,擔心被海外醫生「搶飯碗」。他反問若執業考試如此重要,為何香港兩間醫學院卻不用接受考核。他又批評執業試無助提升醫生專業,只是部分利欲為先的本地醫生製造出來的關卡,導致現時香港醫療水平比90年代反而大大倒退。他指對條例草案唯一擔心的是,即使本港把對海外醫生的閘門打開,卻沒有雨水流入,可能每年只得10多名海外醫生來港。
醫學界議員陳沛然批評,在今年二月醫護人員面對抗疫時,政府卻強推條例草案,認為全是政治決定,破壞考試把關制度、影響專業自主。他強調本地醫生並非如其他議員所說「驚被搶飯碗」,而是擔心免試將會未能保障香港的醫療水平,以及本地學生沒有足夠的實習機會。他又指香港醫生到英國考執業試要考數次才及格亦是正常情況,但香港醫生亦不會責怪英國考試困難,反而會更努力溫習應對。
另亦有多名議員指單是輸入海外醫生不能完全解決醫生短缺問題,應同時解決醫管局管理、人手分配等問題。議員麥美娟指香港醫療系統公私營失衡,又指公立醫院醫生在60歲退休,但不少工作能力仍然極高,認為是醫管局的繁複制度和程序,令醫護人員士氣極低,批評醫管局高層薪高糧準,本港公營醫療環境卻極差,要求政府檢視醫管局。
陳肇始指公營醫院人手短缺,未來會惡化,但本地訓練醫生需時,需要放眼香港以外地方增加本地醫生來源,過去多年非本地培訓醫生佔香港醫生的比例僅輕微上升,希望今次修例可以紓緩情況,政府亦會在本屆政府內發表可持續發展藍圖。
至於有人質疑缺乏執業試評核難以確保醫生質素,她指考試並非唯一途徑,本次修訂是確保醫生質素並提供來港服務的新途徑,如有赴港的特別註冊醫生未有專科資格,需要在港繼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