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電腦斷層掃描儀 免轉移患者減風險

2023年04月06日 02: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搶救病人爭分奪秒,惟醫院不同設施大多位於不同樓層,易打亂治療節奏。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去年於手術室引入「手術中電腦斷層掃描儀」,醫生可在手術中實時評估病人狀況,毋須再安排大量人手轉移患者掃描,有助縮短需運送病人到醫院不同樓層做檢查診斷的時間,減低運送時的風險;且儀器利用精準影像導航,可提升手術精確度至百分百。過去一年,該院有57名患者曾使用儀器,當中9宗手術因而及早發現併發症風險。
威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陳達明表示,以往做腦外科手術,例如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脊椎手術、腦腫瘤手術等,手術前、後常要將病人運送到不同樓層做電腦斷層素描(照CT)。以該院為例,手術室在5樓,X光部樓層則在地下,每次為病人麻醉後,都要花35分鐘運送時間。除了費時,亦涉安全考慮,因每次運輸、過床等步驟均有風險。
醫院早前獲善長捐贈,購置「手術中電腦斷層掃描儀」,2022年3月投入服務,每次掃描時間約10分鐘。該院外科榮譽副顧問醫生陳遠忠說,儀器可提高手術精準度,他曾為中年女士做脊椎手術,創傷病人脊椎爆裂,需術中安裝螺絲,「就算好資深的醫生,都未必可以好肯定螺絲打得一定準確,人手做得好好,始終會有幾次偏差」,成功率為95%,「差2mm已經相差好遠,要重新再做手術」,因可傷及血管。而電腦素描透過圖像導航手術,可達致100%準確,亦好像開車導航駕駛一樣。
陳達明補充,一些腦部腫瘤,肉眼難以看清,例如神經膠質瘤、畸形血管等,術中「有時分不到是否已經切盡了」,以往患者無法在術中照CT確認,而今則可實時透過電腦素描圖像準確判斷。過去1年共有57名病人應用此儀器,腦外科佔50宗,骨科及痛症科分別佔5宗及2宗,當中「有10個8個病人會做多過1次」。有9宗手術因而可及早發現手術的併發症風險,及15宗手術的精準度獲提升,冀未來1年可增至120至150名患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