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內房債連環爆煲 中港銀行劫數難逃

2023年08月17日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國房地產債務危機頻頻爆雷,波及金融與經濟穩定,居民置業信心跌至低谷,致令樓市成交和價格雙跌,令房企財務陷入惡性循環,截至今年6月底止高達5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約56.63萬億港元)的房地產貸款餘額信用在惡化,不知如何收科,非但拖累內地銀行業,百業景氣也無可避免受牽連,為中國經濟敲響警號的同時,也將香港推向經濟衰退的邊緣。
內地70大中城市7月新樓售價今年首現按月跌幅,地產發展商借賣樓回籠資金未果,疊加境內外債市對中資房企已聞風色變,舉債的融資渠道基本冰封,再難新債冚舊債拆解債彈,更變相將房企償債包袱轉移到內銀身上。美資大行高盛繼上月籲沽售部分內銀股後,昨日再發報告唱淡內銀業前景。
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70大中城市的7月份房地產數據,據測算新樓樓價按月跌0.2%,是今年首度錄得按月跌幅,按年亦轉跌0.1%。無論新樓還是二手樓的銷售價格,按月上漲的城市數量已買少見少,分別只有20個和6個,反映當局自去年第四季實施一系列的扶持房地產措施似乎未見效,買家不敢入市接火棒。4大一線城市中,深圳及廣州一手樓按年及按月俱下跌,當中深圳按年跌達2.8%。
儘管各省密集推出鼓勵買樓新措施,甚至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已相繼表態,將適時優化房地產政策,但一線重點城市放寬樓市措施仍未見影,市傳廣東省政府已與中央及國營房企的核心高層於日前召開一場高級別會議,皆因接連爆雷的中國恒大和碧桂園總部正分別位於廣東廣州和佛山。
房企資金鏈斷裂的壓力加大,日資投行野村過去曾警告,內房企業需應付總額超過5萬億美元(約39萬億港元)的債務。中銀証券亦曾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止,房地產板塊有息負債規模合計3.44萬億元(約3.67萬億港元)。Wind最新數據更顯示,單是中國恒大、碧桂園、融創中國、世茂集團、富力地產,去年底負債總額合共逾5.7萬億元(約6.09萬億港元)。天量的債務在說明,這些房企一旦倒下,必然會拖累銀行業甚至全國經濟。
外資投行摩根大通認為,碧桂園陷入債務違約邊緣,將會引致整個內房業的漣漪效應,「若碧桂園全面違約,將令今年違約的新興市場企業債規模再增99億美元(約772.2億港元),內房債違約規模增至170億美元(約1,326億港元),令內房債總違約規模升至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
業界正關注碧桂園股債兩市的機構投資者動向,繼中國平安資產管理大手減持碧桂園1,409.4萬股之後,「老外」亦傳中伏!有指國際基金公司「一哥」貝萊德及歐洲最大保險公司安聯等均持有碧桂園發行的美元債,合計相關風險敞口超過6億美元(約46.8億港元)。
在新一輪內房債泡爆煲前,中國人民銀行一再下調借貸利率「放水」,大行憂內地銀行恐首當其衝受影響。摩通相信,內地政府正處理最近的違約事件和信貸增長疲弱,進一步寬鬆政策的預期,或支持內銀股短期表現。然而,降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潛在重組,以及民企貸款不良率趨升等,皆不利銀行盈利。高盛亦指,內地信託產品增長勢放緩,或導致房地產融資條件收緊,繼而對內銀盈利添壓,故進一步下調內銀行業淨利潤預測5%。
內銀既要擔當救房企的任務,香港一眾長期持有內銀股的收息一族,得要對內銀股須犧牲短期盈利與信用「救國難」,從而令股份估值添壓做好心理準備。作為重磅藍籌股的幾大內銀股一旦成為拋售對象,港股亦勢必面臨一場「洗劫」,明知山有虎,股民入市抄底可免則免!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