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指醫學界成員比例偏高 令醫委會衍生權力過大專業霸權
2024年05月23日 12:4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議員指社會一直關注醫委會的裁決欠缺「客觀標準和既定的準則」。
立法會今日(23日)通過改革醫務委員會的議案,議員管浩鳴指多年來醫生的監管制度和投訴機制惹來不少批評,負責研訊的委員來自醫學界的比例持續偏高,衍生出權力過大、醫生「專業霸權」等問題。
管又指雖然醫委會曾在2018年通過修訂,但市民對醫委會的信心下降,「醫醫相衞」的問題仍有待解決,一旦遇到醫療事故,病人及家屬就要面對漫長的訴訟和投訴程序,「過五關斬六將」,飽受煎熬和創傷,而社會一直關注醫委會的裁決欠缺「客觀標準和既定的準則」,導致「有罰等於冇罰」,公眾亦產生「自己人查自己人」的感覺。
另一議員陳沛良表示,曾翻查醫委會網站,發現最新一期的年報為2020年,但公眾無法有直接清晰資訊,了解過去3年醫委會的工作、處理個案的數字。但他指醫委會上一次改革對於提高投訴個案處理效率,改善程序冗長起到一定作用,加上政府已修例引入海外醫生,因此認為現階段醫委會改革並非十分急切。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醫委會執行醫生註冊條例賦予的權力,由1957年到今日保證香港醫生在世界上,學術水平、道德操守都名列前茅、值得信賴。而醫委會32位委員中有8位為業外委員,他指醫學發展高度專門、講求科學、生命攸關,因此必須要獨立於情緒和輿論干預,做到專業自主,醫療界也要「管好自己」。
他指社會上時有發生令人關注的醫療事故,而醫委會對醫生的審訊講求證據和專家證人,聆訊制度得到司法體系認可,他認為醫委會作為體現專業自主和社會監督醫生的執事機構,必須「與時並進」,稱「改革永遠在路上」。
早前南韓發生大規模罷工,議員林素蔚指南韓「每1,000名人口中有2.6名醫生」,而香港卻僅有2.1名醫生,遠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又批評控制醫委會的醫學界代表,對於引入「外援」極度抗拒,更曾4度因疫情取消海外醫生資格試,但香港本地兩家大學醫學院的醫科生,卻仍然可以如期考試,如期畢業,直言有關做法讓人質疑,醫委會有否把病人福祉放在首位,指如果醫委會不及時改革,回應市民所需,擔心南韓近來出現的醫療狀況,只會成為香港未來的寫照。
政府回應指聽到不少人對醫委會組成有意見,以及對醫委會的機構的意見,當局指出令業外人士參加監管機構為國際趨勢,惟改變醫委會組成為具爭議問題,當局會積極處理問題取得共識,政府對議案持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