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难民烧钱 议员促政府收紧遣返行政程序及留港时限

2025年02月06日 18:19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假难民滞港对治安构成严重威胁。
由14名议员组成的C15+今日(6日)提交预算案的建议,有议员建议公务员冻薪至灭赤及严控编外职位及外判服务,亦有议员要求政府应进一步收紧遣返假难民的行政程序及留港时限,长远则要研究向中央提请,让香港豁免遵从与酷刑声请相关的公约条款,包括退出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消除假难民对香港财政资源造成的负担和社会保安风险。
面对庞大财赤,议员林筱鲁除指有空间冻结公务员编制及薪酬外,又指应深入检讨各项基金的使用状况,特别是涉款接近2,000亿港元、支援涵盖11个政策范畴的服务和发展的43个不同的基金,其中15个基金的利息收入不但超过支出所需,并长期累积达700多亿港元,当中6个基金长年没有开支,应有空间重新调拨资源。
针对假难民问题,议员吴杰庄指大量俗称假难民的滥用免遣返声请人士滞港,当中不少只为在港搵快钱、打黑工,部分更涉及打劫、贩毒、伤人及殴斗等违法罪行,影响社会治安。
他引述数据,指截至2023年10月底,约14,700名免遣返声请人基于不同理由仍身在香港。在2023/24财政年度,处理免遣返声请及相关工作的开支预算为14亿港元。他认为政府应进一步收紧遣返假难民的行政程序及留港时限;长远则要研究向中央提请,让香港豁免遵从与酷刑声请相关的公约条款, 包括退出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消除假难民对香港财政资源造成的负担和社会保安风险。
另一名议员尚海龙则建议“清理门户”,检视政府系统中到底有那些已无存在价值或重叠功能的“僵尸”计划和设置,果断决定,可删则删,应省则省。例如应检讨“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的存废,事关启动“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之后,前者变相成为“架床叠屋”的同类项目,耗费资源,如入境处和相关审批和行政设置的人力资源等。因此应予以取消,既精简架构又可节省开支。
在人工智能(AI)应用方面,议员黄锦辉建议政府调拨资源制订《AI+策略》,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政策领域推动AI应用,又建议政府利用DeepSeek技术为港版ChatGPT升级换代,提升效率,并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于公务,如用“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作虚拟助理。同时,邀请DeepSeek来港研发推广,促进公私营机构应用AI,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让新质生产力应用到社会实用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