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先發制人有前科 突襲伊拉克敍利亞核設施

201805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敍利亞核設施被以軍炸毀前(左圖)及後(右圖)的情況。(互聯網圖片)
以色列與伊朗瀕臨全面開戰邊緣,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前車之鑑。自立國以來,以色列軍方及情報部門多次執行秘密任務,消滅眼中危害國家及國民安全的威脅。其中,以色列曾兩度派戰機,長途奔襲伊拉克及敍利亞的核設施,在國際社會引起極大的爭議。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發動史上其中一場最成功的遠程空襲,目標是伊拉克向法國購入、位於巴格達附近的核反應堆。伊法兩國重申該反應堆作和平用途,但以色列懷疑它用作研發核武。早於前一年,與伊拉克開戰的伊朗,曾空襲該反應堆,但未能擊中要害。
在這場「巴比倫行動」中,以軍14架美製F-15及F-16戰機,穿越約旦及沙特阿拉伯的領空,無聲無息地飛入伊拉克境內,順利向核反應堆投下16枚炸彈。伊拉克事後在種種原因下未能重建核反應堆,以色列宣稱行動出於自衞,並拖延伊拉克的核計劃至少10年。
以色列於2007年9月6日重施故技,今次目標是敍利亞代爾祖爾的核設施。由於美國拒絕採取軍事行動,以色列決定先發制人,阻止敍利亞在北韓的協助下研發核武。以軍8架F-15及F-16戰機參與空襲,並發動電子攻擊癱瘓敍利亞的防空設施,令轟炸順利完成。
直至2018年3月,以軍承認發動名為「外部行動」的空襲。外界相信,以色列於此時才認責是警告伊朗,即絕不接受敵人建立威脅以色列存亡的能力,否則伊朗成為下一個先發制人的目標。時任防長巴拉克形容,行動加強了以色列威懾敵對國家及組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