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思集:有翅膀還需要老虎 台灣應速尋找下一個明星產業-江啟臣 立法委員
201406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六月中旬,隨著立法院臨時會開議,「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列入議程,姑且不論是否能在臨時會通過該條例,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設立其實已見於韓國、大陸、新加坡等經濟發展飛騰各國,為趕搭國際化與自由化的列車,它們積極籌設自由經濟示範區或類似措施。面對無法自外於自由化趨勢的我國,確實應以積極的態度正面看待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設立;然而,若缺乏明確的產業升級指導策略,未能正確定位我國下一個十年的明星產業為何,而過度簡單認為只要鬆綁人流、物流、金流相關限制,將租稅降至最低,便能吸引資金投入過去的代工產業模式,再造台灣經濟奇蹟,恐怕會落入為德不卒的半套陷阱,不得不謹慎。
平心而論,從台灣高度的儲蓄率以及居高不下的房市行情觀之,台灣並不缺乏資金,倒是缺乏投資標的,也就是產業。台灣的自經區政策,雖然本身的架構具有開創性(「前店後廠」及「虛擬化」概念即為上海自經區所學習,將其影響力擴大至長三角16個城市),然而其示範創新標的,包括智慧物流、國際健康、農業加值、金融服務、教育創新等經濟活動,洋洋灑灑,反而因為無所不包,讓民眾看不出來政府在其中的產業策略重點到底是甚麼?
以同樣設立類似經濟特區的星、韓、陸三國觀之,自由經濟特區確實替上述三國帶來如虎添翼的競爭優勢,然而特區為「翼」,其背後完整的產業策略規劃則是更重要的「虎」。新加坡早在1986年起,便開始為2000年的產業轉型進行擘劃,陸續推動「國家資訊科技計畫」(NationalITPlan)、地方產業升級計畫、Productivity2000、關貿網路(TradeNet)、「IT2000計畫」等,打造二十一世紀的科技島;但新加坡轉型的腳步並未因此停止,新加坡看到代工模式的限制後,1999年隨即推動Industry21、Infocomm21strategicplan,目標是在下一個十年將新加坡發展為國際展覽城市,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新加坡。
韓國則專注發展文創趨勢與科技產品,自2000年起全力發展影視、電玩,以及手機軟體,全力發展開發引擎及募資平台,光通訊軟體Line即帶來150億美金以上市值,近日更邀請知名韓星拍攝微電影進軍大陸市場,用戶直線激增。大陸的上海自經區與台灣架構看似相同,但其背後則有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產業綱領撐腰,定位其為全中國結合全球生產網絡與區域生產網絡連絡之窗口,配合重視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才能達到揭牌不到1年就有862家外資企業(含台商)進駐的斐然成績。
反觀台灣的經濟發展史,從40年代農業輕工業、60年重化工業、70年代電腦科技、80年代電子資訊、到90年代的半導體、數位、生技,自從60年代以後,幾乎每一個十年,我們都面臨一次產業的脫胎換骨,過去的加工出口區和自由貿易港,也都是因為結合了正確的全球產業供應鏈方向,選了「對的產業」,才發展出台灣的經濟榮景。2008年政府曾試圖規劃所謂「六大新興產業」,包括生技醫療、醫療照護、文化創意、觀光旅遊、綠色能源、精緻農業等,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發展項目中,很大部分與這六大產業重疊,然而從2008至2013這五年間,此六大產業並未見到明顯的產業資金挹注,因此若不思索檢討我國的下一個明星產業,只想重返90年代IT的大量代工榮耀,那麼自由經濟示範區將成為失去老虎的翅膀,效益也將大打折扣。筆者建議政府應全面檢討台灣的策略產業目標,將2008年所設定的策略產業目標在2014年去蕪存菁,選擇「對的產業」,明確告訴大家,究竟何項才是我們未來十年的"NextIndustry"?筆者相信,政府只要集中目標,找到對的老虎,自經區必定能發揮無可限量的加乘效果,重拾民眾信心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