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軍潛望鏡:看「艦在亞丁灣」!-王志鵬 備役海軍上校

201409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大陸軍事電視劇「艦在亞丁灣」,描述海軍艦隊在亞丁灣打擊海盜和巡邏護航的故事。
近期利用中秋佳節期間,好好的仔細觀賞了大陸一部軍事電視劇「艦在亞丁灣」(共36集);回顧中國派艦前往亞丁灣的真實情況,2006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的海盜問題逐漸升高,並在2008年超越東南亞海域,成為全球海盜案件發生頻率最高的地區。2008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除了中國之外,均回應聯合國的籲請將派兵執行打擊海盜和巡邏護航的任務。
正當中國決策高層爭辯是否派兵,2008年11月24日德國海軍監察長諾爾廷(Wolfgang Nolting)訪問中國時,向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明確提出德國和中國海軍應該攜手打擊海盜。中國官方當局針對「是否有必要護航」、「是否有能力護航」和「護航有什麼不良影響」三個方面進行審慎的思考與辯證:一、理性思考派兵的效應,每一趟來回估算至少要花費1000萬美元,因此從經濟理性的角度觀察,派兵護航並非性價比最高的選擇;二、中國海軍是否有能力在亞丁灣完成護航任務,這反映艦隊可能面臨戰術上的問題,海軍必須針對是否具備「快速出動能力」、「遠洋部署能力」、「考驗武器裝備」、「後勤保障能力」、「特種作戰能力」、「平時訓練水準」、「聯合作戰能力」和「應急作戰能力」等進行綜合考量;三、護航不僅是個軍事技術問題,更是個國際政治問題。
然最後基於「維護中國日益拓展的國家利益需求」、「提升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塑造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和「中國海軍對非傳統安全、非戰爭軍事行動等觀念的學習」等四個層次考量決定派艦前往亞丁灣。自2008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派遣第一批艦隊從海南三亞前往進行護航,期間雖遭遇困難,但也都逐漸克服並建立經驗和規範,至2014年8月已派遣第十八批,僅前兩年就已達成護航3000艘以上的商船(其中包含1400餘艘外國商船),在護航區域內、護航編隊內未出現過一次被海盜劫持得逞的事件。
2009年我海基會接獲對岸海協會告知,若台灣商船有護航需要,可透過海基會提出申請,對此陸委會尚未同意授權海基會受理此類需求的申請,並指出刻正評估派遣台灣海軍前往亞丁灣護航之可行性,最後仍因內、外部種種因素無法執行。中國首批派艦之初,由於面對為時半年的長期海上任務,不是沒有發生過問題,如人員抗壓性、思念眷屬所產生的憂鬱心理等;不過,這些問題在一次又一次的執行檢驗中不斷改進。
如今這些場景被拍成了連續劇「艦在亞丁灣」搬上了電視,也就格外讓人注目,全劇情節主要以海南島南海艦隊榆林基地所派遣前後二批次的護航艦隊各半年的任務銜接為背景,並以052B 型168「廣州號」導彈驅逐艦為主角,描述於海上執行任務和生活的種種情況;劇中也安插了台灣的商船「安福二號」和「富庶一號」遇險接受救援之情節。若就海軍軍事專業角度來觀察,雖然有許多不符合真實情況之處(因為技術上無法真實模擬拍攝,如海盜既然具有肩射型火箭或飛彈,那護航編隊的直升機自然有被擊落的危險等)不過,全劇更令我在意的是,更多心思放在照顧好官兵家屬的身上,其由軍中固定編制的組織單位,專門負責照料艦艇官兵眷屬的工作、居住、生活和就學等問題。
全劇70%的時間都放在這「後勤保障」的概念上面,在過去狹義的軍事保障主要是針對每批三艘艦艇硬體的執行上,但該劇「後勤保障」的概念,完全擴展到官兵的眷屬和家庭問題上,主要就是圍繞在「人」的問題上(由一位海軍女性龔新華少校擔負起所有的責任);台灣近期民間有「軍中樂園」上映,官方有空軍「想飛」宣傳預告;雖然我並無法明瞭解放軍海軍真實情況是否確實如此,但基於海軍專業立場來看,若該劇情真的貼近實際情況(就算不真實,這樣的宣傳手法也夠侵入人心),那還真的要建議國防部總政戰局與海軍好好看看,用心比較一下!